龙凤纸币有收藏价值吗?
1903年,大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朝财政状况已经恶化到难以支持政府开支的地步了。为了填补国库空虚,清政府打算发行“清债票”,也就是以“债券”的形式向社会借钱,作为补偿,发给投资人以“债券利息”形式的收益。这种“债券”的面值有5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四种,期限都是七年,每年付息一次。
清政府发行的这种“债券”有两个特点:一是只在中国境内发售(禁止出口),二是票面价值与所含黄金含量完全不成比例。5元面值的金本位币等于7.69克纯金;100面值的则相当于15.84克。换言之,5元钱值多少钱,取决于中国当时的外汇管制有多严,想花这笔钱必须有多少外汇;而100元钱值多少却取决于国内政策,只要不违背“定额发行”的原则,怎么折腾都可以。 当然从经济上看肯定是扭曲的——外国银元可以兑换成人民币(进口商品),但人民币却不能换成外币(出口商品),这是违背国际贸易原则的。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导致洋钱(外国银元)大量流入,而同时清政府的货币政策又极具扩张性,最终导致民国初期银根极度松动,物价飞涨。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同样是买米,1903年得用三石谷子才能换回一石大米,而到了1911年就非得用六石谷子才能换得一石大米了! 面对这种恶性通货膨胀,清政府居然束手无策(实际上也无能善治)……最后只能宣布:自1910年起,凡政府所发诸种借款票据,一律照准兑付,绝不拖欠! 结果就是清政府用自己的“信誉”和“尊严”换取了短暂的货币紧缩,通货膨胀率下滑。虽然这种方法不可持续(清政府根本没有能力长期支撑这样的支出),但至少暂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