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半两价值多少?
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需要,推行了以“镒”、“两”为单位的新货币制度。汉承秦制,建立了自己的金币系统--“白金”(后来被称为“银本位”)。《汉书·食货志》中有详细的记载:“白金三品……其文曰‘尚方’,重八两(约32克);其文曰‘上林',重七两(约28.5克);其文曰‘临渠',重六两(约24.5克)。”“新莽钱法”中,又增加了大小不一的“宝货五品”——这实际上就是五等分。它们与黄金的关系是1比900。
西汉时的五铢钱和东汉时的货泉都是值钱的通货。但这两种钱重量不够标准,于是人们用掺假的方法来使它达到标准的重量,由此导致了假的五铢钱和货泉钱的出现。新的货币制度被破坏了,汉朝不得不恢复秦朝的旧货币制度,把铸行劣质钱的贪官污吏杀掉并陈尸街头以示警告,以遏制贪赃枉法的现象,但这并未解决货币的不诚信问题。
王莽时期又一次改变了货币制度,废掉了原来的铜钱,制造了一种名为“货泉”的钱币,同时规定1枚货泉=2枚五铢钱。但是,他制造的货泉质量很差,里面所含的物质大部分都不是金属。因此这种钱很轻而且容易生锈。王莽统治时期政治黑暗,民众生活凄苦,对此种钱深恶痛绝。
西汉中期以后,民间私铸钱币成风,甚至宫廷中也开设官办铸钱作坊,铸行“赤侧”、“白水”等不实值的伪币。汉哀帝即位之初曾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但无济于事。公元6年,王莽当政,先后颁布新钱法令,对铸币权加以严格管制,但对滥铸风气毫无影响。公元13年和公元14年,王莽又两次更改钱制,增重钱币,企图靠行政力量实现钱值的稳定,但均告失败。 王莽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军粮紧缺,王莽命令将铸币原料铜锡全部集中起来充作军费。这就造成了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既无财政意义又无实际价值的纯金银币——金铤或银铤,而原来流通的铜钱、大钱反而绝少见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称之为“银钞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