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撒刀有收藏价值吗?

孙婧婧孙婧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答这个题可能并不适合,因为并不是收藏界人士。但我对户撒刀很感兴趣并且做过一些研究(因为我家乡有很多做刀具卖刀具的所以了解比较多)。 首先,从历史来看,户撒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比清代同时期其它刀具都要早很多。当时由于政治需要,清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生产宫延御用刀具的作坊。

为了选取合适的地方建炉冶炼,清政府专门派人在全国四处搜寻优质的铁料和煤料,最终选定了京西的宛平县(现属门头沟区)一带作为冶炼基地。这里所说的“优质”,主要指的是含碳量适中(约0.65%~0.7%)、韧性较好且易于切削的块炼赤钢。这种钢材制成的刀具,耐腐性好,不易磨损,很适合用来制造宫廷御用的刀剑、剪子等。

到清末民初的时候,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钢铁产量提升,很多行业都开始大量使用钢铁制品,因此对钢铁质量的要求也开始降低。以刀剪为例,由于钢铁原料充足,很多刀剪开始用炒钢制作,这样一来虽然质地坚硬,但韧性很差,不耐磨,而且很容易生锈。 而在云南,自明代开始就有许多外地人涌入当地经商,其中就有许多冶金工匠。他们带来得技术,让云南在明清两代成为除了江浙外全国第二大剪刀生产基地。而到了民国以后,随着国内钢铁冶炼工业的兴起,云南本地的钢铁冶炼加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因此也促进了当地刀剪制造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的钢铁冶炼和模具铸造技术受西方影响较大。在这一阶段,我国生产的刀剪尽管样式上还是传统样式,但其实质早已是西化产物。如常见的铁剪刀一般都有两个对称的刀刃,这在以前的传统剪刀中是没有的。直到后来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剪刀的作用及使用方式后,才开始在剪刀上增加了一个锋利的刃口。

而这种双刃的裁剪方法其实就是舶来的西方裁剪法。 说到这,也许楼主已经能看出些门道了。其实,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传统工艺”“古法锻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类的刀剪,很多都是近代以来由外来匠人带入的技术,只是他们在传播这些技术的同时,也带去了本土的工匠精神。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技术和工匠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