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盐现在还能吃吗?
我吃过,那还是10多年前的事了。 老家是江苏南通,长江下游地区。记得小时候经常到长江边上捡“肥皂”(我们当地对“皂荚”的称呼),用来洗东西。后来知道这玩意可以卖钱。不过那时候没有钱,所以也就没有卖掉的想法。直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为了盖新房,把所有的“肥皂”都卖了,总共凑了500多块钱。
后来老房子拆了,又有了点钱。有一次和发小一起去买“肥皂”,那是2007年前后,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年我刚上大学,刚来到四川。 在一个小镇上的杂货店里,我们看着堆得老高的“肥皂”——其实已经不能叫做“肥皂”了,应该叫做皂荚——非常激动。因为我们买了这么多“肥皂”,足够用很久的了。 “你们拿那么多‘肥皂’干什么?”店家是一个40来岁瘦瘦的女人,看上去很不安全的样子。
我们是学生,长得又很秀气,所以就信誓旦旦地对她说: “阿姨,我们来捡‘肥皂’的,这是我们的书包里装的‘肥皂’!” 我们一边说一边指给她看,真的像小学生一样纯洁无害。她看了我们一眼,没说什么。 回到住的地方,我们把书包里的“肥皂”倒出来,准备开始清洗。可是我发现有一个“肥皂”看起来特别的新,连表面的划痕都没有。于是我对大家说: 这个好像是新做的,我们留个纪念吧,不要洗了! 大家纷纷赞同,于是这个特殊的“肥皂”就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还留着,不过已经有些泛白了。
至于那些被我们洗掉的“肥皂”呢?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把珍贵的财富化为乌有。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鲁迅写的《药》,里面写革命者白白牺牲自己,而人们却在茶馆里谈论着烈士的血是被馒头“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