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狮子印章谁用?
铜狮子方印是中国清王朝时期印章最流行的一种,是中国收藏界的一种主要收藏品。
清代铜狮子印章根据官员的品级印铸不同大小、不同图案、不同龙爪和不同雕刻花纹,一品文官方印边长3厘米,二品3.9厘米,三品3.8厘米,四品3.7厘米,五品3.6厘米,六品3.5厘米,七品3.4厘米,八品3.3厘米,九品3.2厘米,候补知州方印边长3.1厘米,补用通判方印边长3厘米。大内总管及一、二、三品的重臣印章上刻兽为行龙,爪多为五爪,印背或印两侧或印柄或铜狮底座上还刻有御制铭文,四、五、六品官员印兽为蟠龙,爪多为四爪。而七、八、九品及知州、通判刻兽均为麒麟,爪为三爪。印文满汉合璧、楷书阳文,由清廷工部统一铸造。印章兽钮分别为坐狮、蹲狮、立狮,印背或印柄或铜狮底座上刻有兽文或铭文。这些印章是清朝官员任职时的凭信,升、降、调动以至离任、死亡,都要缴还印信。所以现存下来的清代印章十分稀少。
在封建社会里,印章不仅是官员任职的凭信和权力的象征,还反映着当时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印章的大小、轻重及印章字体、印纽、制印材料,根据主人的品级、地位有着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