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十两等于多少克?

骆棕初骆棕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代一直沿用的是16两制。汉代开始铸造的五铢钱,一个五铢钱为八铢,1铢等于十黍,1黍等于十絫(lèi)。因此,1两则等于25铢,250黍,2500絫。也就是一铢为0.0625两,一黍为0.00625两,一絫为0.000625两。汉代1斤等于十六两,两与铢之间的进位制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被打破。清代开始铸造银两,每枚七钱二铢。因此人们便用七点二两来代表一枚银币。一枚币重25.70克,因此每两约合1.8107克。

后来为了计算上方便,铸造发行了五钱重的银币,其重量应为七钱二铢银币的一半,实际重量为12.9克,故每两的重量应修正为1.8374克。1913年(民国二年)财政部规定,铸造发行通用银币,计有壹圆(重库平7钱2分)、半圆(重库平3钱6分)、贰角(重库平1钱4分4厘)、壹角(重库平7分2厘)等四种,但此仅作为一种理想的规定,在实际上各地铸币厂铸行的银币都有出入。天津造币厂铸造的壹圆银币,其实际重量只有七钱一厘三分五毫,每两约合1.8099克。

在实际的业务中,银两的重量还往往因成色而异,成色较差的银两重量往往较重,因此每两的实际重量有时难以确定。银两的重量实际使用中并不统一一致,甚至地区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平,库平,关平。京平,库平都是指标准的1.8钱,而关平则稍微小一点,1关平约合1.9京平。

银两,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套度量衡制度,常衡(用于称量一般物品)单位有升、斗、斤、两、钱等,其中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5分,1分为10厘。1担=400斤=6400两。

银子使用的时候一般是以秤来称,通常所说的几两三钱就怎么着。银两是中国历史上长久使用的一种货币单位,直到辛亥革命、民国初期仍然在使用,后来才逐渐成为习惯用词,只是用这个称呼而已,实际不再使用了。

1931年,在银本位被废除之后,中华民国采用法币,1元纸币上面还印刷着中华民国新台币壹圆,旧秤足七钱二铢,新秤六钱四分八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