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席有御玺传的吗?
当然有啊! 现藏于台北故宫的“朱批硃箋”,就是乾隆皇帝用的印章。 这是一方扁圆形印,通体赤红如血,中间突起,四周环列八个字“敬天勤民嗣德昭承”,背面刻着“朕即位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和“雍正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两句话,分别记录这方御印铸造的时间和他使用的时间。
据说这方印重达18公斤,是现在保存的最重的印章了。 这方印除了盖上文件留痕用之外,还有个特殊的用处——当乾隆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或泰山等地旅游时,在旅途中的信件上加盖这方印,以示此信的权威性与官方正式文件的同等效力。
按照皇帝玉玺存世的情况,目前能够确认的皇帝玉玺只有两方,一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二是清乾隆御笔之宝,后被袁世凯盗走,下落不明。
皇上传国玉玺,传说是皇帝受命于天,有皇天后土的象征意义,历代皇帝都将此印视为最高权力的象征,是江山永固的信物,有“得天下者有玺,失玺者失天下”之说。
“御笔之宝”,从字面意义来解释就是皇帝用笔的宝印。皇帝用笔自然指其亲笔手诏,刻制用印自然也属皇帝的专利,别的人即便皇帝赏赐都不能有,所以其象征意义是仅次于代表皇权的“皇帝之宝”的。
古代帝王都有专门的御用文房四宝,因此皇帝的字与臣子是有差别的。不过历代皇帝的书法水平并不高,多是书写馆阁体,而馆阁体的字讲究规范,不讲究个人风格,因此即便对于书法不高的皇帝而言也有可模仿性。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御制诗有4万多首,这种专营文字事业的皇帝其书法馆阁味十足。
传国玉玺历代相承,辗转民间,2014年有消息传出安徽一位80后男子所持有,不过未经正规鉴定无法证实真伪。清乾隆御笔之宝,目前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不过此印在1954年盗取文物的程克明出逃时曾经遗失过,后被袁世凯部下找回,因此不能排除当时存在替身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