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五铢钱价值多少?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五铢钱正式面世并成为法定流通硬币。它因所铸五铢文,其字实重六铢而得名。五铢钱从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先后流行了740年之久。五铢钱是汉代商品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
五铢钱在西汉初期到中期,先后经历了毁损五铢、三官五铢、赤仄五铢、先后错刀以及王莽新朝五铢钱等10余个铸造阶段。在王莽新政失败以后,东汉政权以光武帝刘邦名义,于建武(公元25-54年)年间开始铸五铢钱,沿袭西汉钱币制度和五铢钱制作样式,恢复五铢钱制,将王莽朝所有的货币制度和货币型式全部清肃废止。在新莽后期和东汉前期,出现了蜀郡五铢、东汉五铢、四出五铢、大泉五十等钱币。在东汉光武中兴期间,曾铸行四出五铢,其铸文笔画出廓,是东汉时期的特征,与王莽时期的四出钱迥然有别。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又行玄武五铢。五铢钱的制造自王莽末年罢废五铢钱后,奸邪之徒纷纷私铸劣质小钱冒行于市。对此,时有司奏请恢复五铢钱,得到顺帝批准。于是,官铸玄武五铢钱流通于世。其制钱背有龟蛇玄武图,钱文“五铢”二字肥瘦相同,与王莽时的货布所附龟蛇玄武图亦迥然不同。东汉五铢钱型制规范,铸造精良,一洗新莽恶钱之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十分深远。东汉五铢钱有东汉五铢、四出五铢、玄武五铢、大泉五十等。
汉五铢钱的版别极多,历来成为钱谱和泉币学研究的重点。我国自北宋王安石著《钱志》起,历代对五铢钱都有研究和记述,但研究的重点在王莽诸钱。宋人洪遵著《泉志》记载西汉五铢钱3种,王莽钱27种,东汉五铢钱2种。其后,周伯琦著《泉类疑辩》、戴侗著《六书通》,记载五铢钱有增有损,记载王莽钱币20余种,洪遵所记五铢钱多有存疑,戴侗所著六书通中对五铢钱的解释也不正确。明末清初的《古今钱志》(三十六种)等钱谱,对五铢钱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记载的五铢钱也有所增加。清末民初,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钱币收藏和研究日趋兴盛,五铢钱作为历朝钱币研究的重点,著述和藏品也日益增加。
民国时期出版的《泉币》、《泉币学》及各种钱谱(民国期间,钱币研究家先后编辑了各种币谱及专著200余种),记载和研究的五铢钱种类有数百种之多,但有些钱品存在真伪混杂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收藏和研究五铢钱出现了更加热烈的新局面。50年来,在全国新发掘和陆续出土的五铢钱达数十亿枚之多。特别是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的各种五铢钱及各种刀、布钱,其出土的数量、质量以及版别,大大超过了从民国时期到新出土以前的总和,使五铢钱研究资料空前丰富和完备,为五铢钱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资料,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从1956年到1982年间,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先后对全国新出土的钱币进行清理、拍照和鉴定,共清理出土钱币近20万枚。其中,新莽时期的钱币有16000余枚、汉代五铢钱18000余枚(王莽时期五铢钱10000余枚),拍摄照片190组。其中五铢钱120组。为使新出土的珍贵钱币及时发挥作用,我国有关部门先后编辑、出版了《新莽时期钱币》、《中国钱币陈列图录》、《洛阳出土汉魏钱币》、《湖北出土三国六朝钱币》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