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铜钱纪念币吗?

王丽鸥王丽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清代流通货币中,主要形式是铜钱和银元两大类。银元是用于大宗交易和大笔支付的货币,铜钱的制造和使用数量比银元要大得多,清政府每年都按计划制造和铸造数以千万计的铜钱发行到全国各地使用。由于当时的交通和信息都不如现代这样发达和畅通,所以清政府铸造的铜钱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流通到全国各省各地,所以各地特别是内陆和边远地区还是习惯使用和流通本地旧铸的铜钱,导致新铸的铜钱不能及时得到流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政府从光绪十九年开始实行铜币分省制造制度,使新铸铜钱就近流通使用,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地缩短了新铸铜钱流向市场的流通时间,有效地遏制了私铸和劣伪钱的蔓延。

光绪十九年到辛亥革命是清朝铸币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银币制度的改变,清末各省铸行银币,从七钱二分“龙洋”到五、十文小银币应有尽有,其中不乏一些纪念性质的银币,比如“金龙”、“水龙”、“台湾银行”、“造币总厂”和“度支部”等各种图案纪值的样币和试铸币。而同期铸造的铜币则与其它时期铸造的铜币相差不多,没有什么特色和纪念性质的图案。在清代铜币中只有一枚铸有纪念图案,它就是民国九年(1920)袁世凯去世之后在天津造币厂追铸的一种铜币。此币面文为“中华民国九年”、“天津一厂造”和“红铜壹百文”,背面为古瓦当币文,其最典型的特点是“民”字第一横写成了两点,也称“两点天民”,此币是袁世凯死后追铸的纪念币,铸有袁世凯所喜好的瓦当文字,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清代罕见的有纪念性质的铸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