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龟钮是什么材质的?
清代龟钮印是印章发展史上一个高峰时期,它继承明代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从质料到款制都是前所少有的,在质料方面除用铜之外,也用玉、石、金、象牙等,金中有黄金、白金和紫金。黄金、白金由于材料贵重,不易刻铸,数量极少见。
石质印章,无论在质料、形式和款制都超过前代,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冻石、端石和田黄等,其中又以寿山石最著,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而田坑石又分为黄田、绿田、黑田,其中尤以黄田为贵,“其色近於金,内具玉德”,温润如玉、软硬适中,最易镌制,所以有“石帝”的尊称。
清代龟钮的印款,大都署款制年月和地名、职衔、姓名等,如“乾隆四年正月制於御书房”、“乾隆十五年仲秋之吉制於南书房”、“乾隆三十七年夏制於圆明园”等。也有印制于一处而镌款于别处的,如“乾隆四年闰九月制於长春书屋镌於尚书房”等。有些则镌制年月,而地名和职衔则不镌。有些制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但“尚书房”的玺印,在同治九年才改名“尚斋”,所以镌款制於尚斋的有前后两种印章。由于清初到末世的玺印款识,有承袭和相沿的惯例,没有特殊标记,给鉴别上带来复杂性和困难性。
清初到末世的龟钮印从款式鉴定上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清初印面凿制光滑,玺文外廓起棱方正,沟道断面近於方形;清中期印面不十分光滑,玺文外廓起棱稍圆,沟道断面近於长方形;清末印面凿制粗糙,玺文外廓起棱浑圆,沟道断面近於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