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的珍藏品有价值吗?
在集邮界,藏品价值高低是一个最经常被提起的话题,同时也被称作邮品的收藏品级。这是个相当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句话在集邮界有充分的体现。邮品的收藏品级有公认的高低之分,也有见仁见智的之分。影响邮品品级的主要因素有:存世数量、题材、品相和附载信息。
存世数量
存世数量即指存世的邮品的数量,存世量越少的邮品品级越高。邮品存世量的判定,通常是看记载于邮品目录中的邮品数量。我国是人口大国,喜欢收藏的民众也为数不少,很多发行量大的新邮存世量比国外某些发行量小很多的邮品还要少,因此,品级通常要高于国外发行量不太大的邮品。
国外许多国家因为人口较少,而邮品印刷量有时却高达几百万枚,甚至几千万枚,许多国家的邮品发行价并不低,但因为购买的人很少,发行之后没有回笼,都作为库存封存起来,只要开放零售,任何人都可以买到。所以国外发行的很多邮品的品级都不高。
从品级的角度讲,那些没有正式发行、在印刷过程中被损坏废止、或虽正式发行但发现有严重缺陷而被强制废止使用的邮品,其品级通常高于其他邮品等级。这类邮品在国外被称为PROOF(样票),分为试色票、样票、鉴定票、错误票等几种。
样票有的有齿孔,有的无线齿。有的是真票印刷版加在齿孔版上印制的,而有的则是在无齿孔版上印制的。国内把所有正式发行以外的票统称为样票,其性质与国外的PROOF是相同的。我国的PROOF级邮品有:“庚申年”12枚小版票、“乙酉年”16枚小版票等。
在集邮品中,存世量少于正式品的有印刷色标、暗记、接版、异色(墨晕)、漏齿、漏色、漏印等。品级低于正票的有邮资信封上未撕下来的邮资图和连带信封一角的邮资图、带有邮政盖销的正票以及加盖、改值、代用邮资凭证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邮品存世量虽然多有不同,但在新邮发售时都能见到,其价格都不会高出新邮的很多,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存藏,大部分该存世的邮品被消耗掉,存世量大幅度减少,邮品的品级才能有所上升。
在新邮发行之初不甚起眼的邮品,有的在经过若干年的存藏之后,存世量骤减,其品级也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比如,我国在1990年发行的“庚午年”邮票的加盖改值票,2000年发行的“庚辰年”邮票的异色票是存世量极少和极有个性的邮品。有些珍罕的邮品,在没有经过严格考证之前,不要轻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