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可以用龙瓷器吗?
实际上明清两朝对于“龙”瓷器的管制并不严格,清入关之后对于龙纹的管制也没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我们看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藏品可以发现,明清两朝的民间瓷窑,包括著名的民窑五大窑系,出产的龙纹瓷器并不少。而且从造型上看,龙纹图案非常丰富,有些甚至比官窑龙纹图案还要精美,这些精美程度较高的“龙”图案的瓷器如果作为私下交易、民间使用,或者作为贡品进京,是完全能够通过审查。
明清时期对于“龙”图案的管制只存在于官方级别的限制。比如明朝弘治、正德年间曾经定下了规矩,规定皇帝的“龙袍”,亲王的“蟒衣”,以及三品以上官阶的“仙鹤衣”都绣金龙,而四品五品以下的官服则必须是斗蟒。对于“龙”图案的装饰,明清时期虽然有这些限制,实际上没有执行得那么严格,所以“龙”图案的使用还是有不少空间,龙纹的装饰品在民间也是较为普遍的。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我们搜索到的古代关于“龙”图案管制的资料,比如“天子五爪龙,王公子孙四爪龙, commonspeople (平民) 只能用蟒”,这并不是对“龙”纹样管制的具体内容,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记述,甚至部分是后世文学作品作者以讹传讹、张冠李戴地理解与记述,比如一些历史小说的作者,将某朝代、某事情的管理规定嫁接到另一朝代,就出现了一些矛盾的内容,读者如果按照这些历史小说中的记述来理解古代对于“龙”图案的管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