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沙窑执壶有收藏价值吗?
壶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流行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用途和造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它是以实用性为主,装饰性为辅的器皿;又是集绘画、书法和造型艺术于一体的陶瓷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特色。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八大瓷窑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畔,因此又称铜官窑或石渚窑,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查证,该窑从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烧制釉下彩瓷,并首创釉下彩绘、雕塑工艺,盛于中唐至晚唐时期。
该窑的制品,不仅行销南中国的吴、越、闽、广等州,同时远销东亚的日本、朝鲜,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和西亚中东的伊朗、伊拉克等十余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印尼和伊朗等国相继在本国内及海底打捞出数以万计的唐代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陶瓷以壶为大宗,釉色以青釉和白釉为基本釉色,器体一般较薄,不施化妆土。瓷壶的另一大特色是在壶上书写文字和绘画,有的还题写诗词,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对日本的“奈良三彩”和“唐草瓷”以及韩国、东南亚各国的彩绘瓷影响颇深。唐代诗人李群玉《石渚》一诗对铜官窑瓷器制作工艺和石渚湖外销繁华景象作了如下描述:“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还将旧时貌,陶出碧树群。幽石归阶陛,乔柯列栋芸。陶钧能鼓铸,鬼神可驱使。唐宋遗风留窑火,千年釉彩照石渚。长沙窑陶瓷艺术,曾与浙江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一道,形成我国古代陶瓷史上“南青北白长沙彩”的鼎立格局。
本次征集的这只长沙窑执壶(见图),高20.3厘米,口径7.2厘米,胎色偏灰,白釉偏黄,釉质莹润,呈玉质感,壶有流,有柄,有盖,造型端庄,稳重大方,线条流畅,匀称协调,制作规整,工艺精湛。壶柄正面绘一幅“松下抚琴图”,线条豪放,活脱潇洒,富有意境;壶背书“清心”之词和六句五言诗:“水月有圆缺,离合人月然,一别十不觏,寸心千里越。故令清风至,相思日日生”。诗书画并茂,情景交融,抒发了与友人离别后的惆怅和“清心”淡泊之情。壶底心还留下一个较小的“马”字行草落款,据考证,应为该长沙窑制瓷作坊的名字或制瓷艺人的名字。
长沙窑瓷壶传世稀少,价格飙升。1996年3月,美国波士顿艺术馆收藏的一件唐代长沙窑褐绿彩“含风欲起月边影”诗句贴塑花鸟纹双耳壶,在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估价1.8万至2.5万港币,最后以23.4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创出当时陶瓷拍卖的最高价。1997年9月,英国阿克顿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长沙窑褐绿彩贴花双耳执壶,成交价高达31.2万港币。2003年上海崇源公司拍卖的一件晚唐青釉褐绿彩双龙贴花双耳执壶,以297万元拍出,成为该专场工艺品拍卖的冠军。
如今,有几百年历史的铜官窑瓷窑已经停烧,有千年历史的铜官驿也已不复存在,但长沙窑陶瓷,特别是长沙窑瓷壶以其珍贵、稀有而成为海内外收藏家竞相收藏的珍品。唐代长沙窑执壶成为继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邛崃的绿釉瓷和三彩釉陶、曲阳白瓷、相州白瓷、鼎州窑青瓷之后又一个“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珍贵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