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青花料怎么区分?
洪武时,青花原料主要仍为国产,色泽较平淡。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之所以被推为明代诸朝青花之冠,与其所用青料有直接关系。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外文化交往,使西亚的苏麻离青料传入我国,永乐、宣德时被大量采用。它属于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含锰量较低,所绘制的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有明显的“铁锈斑痕”。有的虽有“铁锈斑痕”,但不明显;有的无“铁锈斑痕”而显得灰暗,这可能是烧成温度未到导致的。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因战乱不断,青花瓷生产几乎停滞,所烧制的产品也多数较为粗糙,青料是产自云南的土青,故颜色谈。成化时,青料用的是江西乐平产的陂塘青或平等青,它呈浅蓝、灰蓝,色幽静、淡雅,与永乐、宣德青花有天壤之别。弘治、正德时,青料仍用平等青,但混入石英过多而流漓发黄。嘉靖时,青料改用回青(亦属进口料),呈色鲜丽,光彩夺目。有时只用回青,往往呈色紫而蓝,所以嘉靖朝又把回青与国产石料混合使用,如回青一料加二三成石青,它呈色浓重艳丽,接近于浓青;如回青加石英三分,则和正德制品接近,略偏灰。万历朝前期,回青料已用完,而产自浙江的石子青有日趋完美,所以万历前期的石子青色深蓝带黑或灰黑,但也有与嘉靖后期接近者,呈浅紫蓝色。天启、崇祯朝主要使用浙料,颜色青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