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盘有冲线不值钱吗?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子,在长期的流传和保存过程中,盘心难免会出现放射状冲线,由于器物的制作工艺,以及胎体和釉子厚薄程度的差异,冲线出现的长短与多少也不一样,有的有三四道至五六道,也有七八道的。在一些古玩市场上常听到有人说,有冲线的青花盘子不值钱,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要具体器物具体分析。冲线,一般是因外力,从器物的口沿或其它部位往里裂入瓷釉中而形成凸起的细小裂线,有的仅裂在釉层上,而没有露胎,从原因上说,主要是胎釉结合不够紧密所致。这种冲线一般在清代中后期和民国初期烧制的青花瓷盘子中出现较多。在青花盘上出现冲线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在器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磕碰等原因造成。
二、由于制胎时揉泥不透,或在成型时没有捏均匀而造成。另外如在成型时器型过大而立放,致使器物局部受压过重而使瓷釉张驰力变弱所致。
三、有的是制坯成型时,器物底部没有干透,就往上摞,底部受潮而使瓷釉在烧制时产生冲线。
四、制作胚体时,揉泥没有揉透,致使在上彩、施釉或窑烧中因膨胀系数发生变化,瓷釉张驰力变弱而产生冲线。
五、民间烧制器物时,为降低生产成本,选用的原料不如官窑和民窑的好窑,成型与窑烧过程也马虎从事,故冲线出现较多。
六、有的是在烧制时,火温控制不好而产生的冷线使瓷釉张驰力变弱,导致在使用中出现冲线。一件青花瓷盘子上出现冲线不多,如两道或三四道,而且细小清晰有莹光,釉子厚,器型优美大方,盘心图案青花发色艳丽,保存得完整干净,这说明该器物原制作比较精细,后出现了少量冲线仍不失为一件品相还不错的陈设瓷,收藏价值不会有多大影响。如出现冲线较多,五道以上,而且冲线比较粗,细观有些冲线呈青褐色,釉子较薄,图案青花发色灰暗无青白幽菁感,或有流釉点,这可能是受当时工艺和质量控制所限,原制作就比较粗糙,后又出现较多冲线,降低了其陈设瓷的品相和收藏观赏价值。如果一件器物,瓷釉出现开裂或露胎处崩瓷剥釉,这是该器物胎体、釉子制作工艺、窑烧等都有缺陷,质量粗劣。以上所述的后两种带有冲线的器物的收藏价值,与冲线少、品相好的器物收藏价值自然有一定差距,“清代民窑青花瓷盘有冲线不值钱”的说法,可能就是从后二者的角度考虑得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