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瓷器宝光怎么看?
高古瓷的宝光是时间在器物上留下的印记。一件高古瓷历经千年流传到现代,它的器表一定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流传痕迹。这些痕迹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就是高古瓷的宝光。人们常说的“蛤蜊光”也就是高古瓷宝光的一种。
高古瓷的“蛤蜊光”并非包浆沁色所致,而是器物表皮分子松散、解理后对光的折反射形成的。因此“蛤蜊光”只在器物表皮有解理、破损的地方出现。而做旧的瓷器是在器物坚硬而平整的表皮上进行磨、擦、刻等,使其表皮附着一些东西,以伪造历史流传的印记。因此,仿品上出现的仿“蛤蜊光”是在器物坚硬而平整的表皮上形成的。因此,它和真“蛤蜊光”的形成机理不一样,也就必然导致二者呈现出不同的外观效果。
真“蛤蜊光”是由器表的松散分子及细小的解理和破损对光线散射、反射形成。因此,真“蛤蜊光”看起来有一种幽幽、甜甜的美感和韵味。而且,由于陶瓷表皮破损、解理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所以真“蛤蜊光”在器表上出现的形状也是不规则的。而仿“蛤蜊光”的形成是仿制品坚硬、平整的釉面对光线的镜面反射形成的,因此,仿“蛤蜊光”艳丽刺眼。仿“蛤蜊光”的形状是仿制品的包浆分布情况决定的,包浆是从口沿、迎光面分布到器物低凹、不迎光面,有规律地分布。所以仿“蛤蜊光”一般为分界清晰的地波状。真“蛤蜊光”出现的区域一般不会很大,而且出现的几率不大。如果一个器物大部分区域甚至全部区域都被“蛤蜊光”所覆盖,这种“蛤蜊光”必然为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