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用什么土?
瓷器的坯体基本上是用瓷石加上高岭土混合而成,优质高岭土可单独制坯。其主要制作过程是:将瓷石、高岭土(坩子土)等原料粉碎后,掺和匀细,淘洗,除去杂质,再用模制或手工方法成形,最后经过1250—1350℃高温焙烧而成。有的瓷器还涂上配制好的釉料,更有将坯体素烧后再加釉料烧成。也有素面无釉的。
我国是瓷器的发祥地,有“瓷器之国”的美称。我国瓷器生产之盛源于魏晋南北朝,而青白瓷器和青花瓷器,则更是我国独特且成就斐然的瓷品种类。
宋瓷是宋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宋的五大名窑:哥窑、钧窑、汝窑、官窑和定窑及后来居上的耀州窑生产的精品现在均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省的文物单位珍藏,成为举世瞩目的收藏珍品。宋代青白釉瓷器在宋代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宋瓷精品更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及收藏家梦寐以求之物,而“铁打景德镇”,历经几代,所烧的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等四大名瓷驰闻中外,其产品遍销世界。
青花瓷是以蓝色为瓷的装饰色,釉下青花瓷器是经过1200—1300℃左右的高温烧成,在白瓷胎上蘸白釉,再在蘸釉的瓷胎上用钴蓝装饰花纹,然后烧制。因为是在釉下彩绘,故称釉下青花。而青花釉里红瓷器更为贵重。青花瓷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瓷器品种,无论工艺技术和艺术成就都是独领风骚,在装饰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完美,这一时期烧制的精品为故宫博物院及世界其它博物馆争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