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名窑?
一、南宋官窑 杭州上城区南山路218-6号(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二、钧窑 禹县神后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制颜色釉著称 三、汝窑 河南临汝县(今汝州),为宋代5大官窑之一 四、定窑 河北曲阳涧磁村。创烧于唐,盛名于宋 五、哥窑 杭州西湖龙井村。传为北宋哥舒同所建的瓷窑,烧造的青瓷与当时官窑的青瓷极其相似 六、龙泉窑 浙江丽水市龙泉市,是中国历史上烧制青瓷时间最长、品种最多的地方,有“瓷都”之称 七、建窑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主要产黑釉盏(茶盏),传世品不多 八、耀州窑 陕西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三大窑系之一,以烧白瓷为主,釉质细腻、洁白光润
九、磁器窑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南韩镇范家村。主要烧造黑白瓷器,兼营铜铁铅锡冶炼和铸造行业,是鲁中地区一个较大的手工业作坊社区 十、德化窑 福建省德化县。以烧白瓷著名,号称“中国白”,其质地洁白如凝脂,柔和似玉,薄如蝉翼,透如玻璃,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中国有五大名窑。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其丰美的艺术之花结出了硕果——中国“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五大名窑瓷器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尤其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以2.8124亿港元成交,更是引起世人的关注,其身价已经不止斗鸡的水平了。
一、 官窑:官窑是宋朝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登峰造极的御用瓷器,由皇帝直接指挥督造,烧制过程中不仅有最优秀的匠师,而且可以不计工本。
釉面开片本是烧制过程的缺陷,但官窑的匠师以巧妙的工艺手段,使釉面开片呈现出不同形状。这些如冰裂、蟹爪纹、流纹的开片,有长短、曲直之分,呈现出开片有致、刚柔相济、深浅交织而又不失统一的装饰体系。这一巧妙的处理,为原本极不规则、难以控制的釉面缺陷转化为极为难得的装饰工艺,从而成为官窑的奇特之处。
在造型上,官窑瓷器古朴庄重大方,釉色晶莹剔透,堪称绝世佳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二、哥窑
哥窑瓷器以瑰丽、古朴的釉面著称于世,其造型多模仿古代铜器与瓷器,古趣盎然。其釉色以青色为主,包括粉青、灰青、米黄等。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即“开片”。
在传世品中,常见宫廷的“御用类”器物,陈设品有炉、瓶、洗、盘、碗、碟、纸匣、三足盘等;日用品有水盂、水丞、笔洗、印盒和文具等。历代仿制哥窑的窑口,以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造最为成功。明清仿品除景德镇外,还有仿哥开片的仿品,但胎釉差别较大,粗糙浑浊,不似哥窑莹润肥厚、滋润如酥。
三、定窑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宋代是陶瓷烧造的繁荣时期,窑口林立,除龙泉青瓷外,定窑在宋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南北各地均有仿烧。定窑以烧制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的胎子较薄而轻,瓷化程度较高,釉子滋润,色泽乳白,玉质感强。定窑装饰有人物、兽、花鸟、水波、莲瓣、回纹及各种动物等。人物有侍女、高僧等,构图简洁。定窑产品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品种繁多,不愧为宋代民窑的代表。
四、汝窑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是汝窑典型的外观特征,是青瓷之首,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魁。北宋灭亡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宋、元、明、清都没有生产,仿造的也很少,流传到现代的真品极为稀少,十分珍贵。汝窑在后世仿品辈出,从明清起后仿品不断。
五、钧窑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在五大名窑中,只有钧窑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后世。其对色泽与釉变艺术美的追求,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两代的色彩发展和美学思想。
钧瓷瓷化程度高,釉面有玉质感,色彩自然清新,明艳靓丽,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情趣。其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装饰细腻生动,绘画清丽多姿,线条流畅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与民族艺术风格。钧瓷以其巧夺天工的釉变艺术,形成了其典雅瑰丽的艺术效果:朱砂红艳若晚霞彩云,紫斑深沉犹如璞玉浑金,月白典雅恰如皑皑白璧,钧瓷以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