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什么时候发明的?
瓷器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硅酸铝和硅酸钙等。我国瓷器的发明是在我国原始彩陶和釉陶技术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粘土为胎,胎土内含有大量的高岭土,施以玻璃质釉,经1200度以上高温烧成,胎釉结合紧密,敲击时声音清脆,断面坚硬,不渗水。一般说来,瓷器要比陶器产生的晚,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和最早制造出瓷器的年代,中外学者看法却不尽一致。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较早发明了硬釉陶器,硬釉陶器在化学成分上已经接近瓷器了,如中东和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的“富尔哈德釉”硬釉陶器,是在1200度以上高温烧成,在烧制陶坯上施加含铅的熔融釉,这种硬釉陶器釉层厚而坚硬耐酸,有些胎质较细,叩之清脆。但与真正中国的瓷器还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硬釉陶器多数是釉挂于外,如果挂釉之处有裂纹和缺陷,胎体就容易“水蚀”碎裂;而瓷器釉是烧结在胎上,裂纹也难以导致水蚀。此外,硬釉陶器胎质较粗,吸水率也较高(0.8-4%)。因此,从工艺技术角度看仍不能称之为中国式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