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分等级吗?
唐代对瓷器的质量与档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烧造的上品瓷器进贡朝廷,剩下的才流入社会。从出土大唐西市窑遗址的瓷器以及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士的瓷器来看,唐代的瓷釉有粗细的区别,瓷釉的色彩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瓷器釉具有细洁、光滑、明亮之感,而粗釉具有厚浊、暗淡之感。粗釉有淡青、褐绿、酱棕色釉。细釉则有淡青、黄釉(茶黄釉)、酱黄色釉等。
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带“物勒工名”款识的瓷器有秘色瓷、黄釉瓷和白釉瓷3种。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是唐朝专为宫廷烧制的细巧精致的瓷器。皇帝特命官家监烧,专供朝廷,不得“臣庶得用”,更不准在民间流通。唐代规定,为宫廷所用的器物,均要刻上制作者的姓名,以免器物作假和工匠偷工减料。唐代对“物勒工名”制度的实施相当严厉,因此制作者对所制器物十分精心。
法门寺地宫的唐代器物中,还出土25件白釉瓷,该白釉瓷与当时磁州窑的白瓷相比,具有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纯白的特点,是同时代北方定窑和邢窑白瓷的上品。白釉瓷器是当时我国重要的出口品,所以,其上品也作为国家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