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那么喜欢翡翠?
因为慈禧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她的喜好自然也影响到其他人的喜好。在清代,上至帝王下至宫女,都对翡翠玉石情有独钟。 清帝爱翡翠与玉,除了作为赏玩之物外,还有一个原因——祭祀用。
《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条记载“京师风俗,好以玉器、石块及开河时所获宝物,祭先师孔子……凡祭孔之器,如香炉、烛台之类,均用玉制。” 也就是说,皇帝用翡翠和玉石祭祀祖先或者圣贤是符合礼仪的。既然适合用来祭祀,自然也是很合适用来送给重要人物的。
而在清末民初,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女子无德不得立」,这句话指的是,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德行的话,她是无法成为别人的妻子的(也就是所谓的完人)。而拥有翡翠这样的装饰品,就被看成是有德行的一种表现。像慈禧太后这样地位的女子,如果既没德行又贪财,那还真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翡翠,从古董字画到生活服饰都有翡翠的身影。她平常所戴的手串、念珠,还有衣帽上的装饰,以及桌上的摆设无不是用翡翠制作。据1927年所著《宫中见闻记》记载:“慈禧太后爱翡翠玉器,她所用的如意、扳指、手镯、面盆和大小物件有几百件之多”。
翡翠在清代时传入中国,传入中国后首先是由宫廷赏玩,在那个时候,翡翠的价值是和黄金等价的,用以制作的器物可称之为皇室重宝。那时,翡翠的材质,琢制技艺和皇家艺术审美风格的有机融入,制作出的器物富丽堂皇,有着无与伦比的高贵和华美,具有中国最顶尖的工艺水准。
慈禧太后酷爱翡翠,还和她崇尚绿色、白色有关。“绿”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年轻,而她是靠着血腥手段才得以上台,她需要为自己打上仁德亲民的标签。“白”是中国传统审美崇尚的颜色,也是地位和华贵的象征。慈禧太后喜欢打扮自己,从她所穿衣服就可以看出来。据说她很喜欢用翡翠和珍珠做饰品穿着。另外,慈禧太后非常喜欢收藏字画古董,而当时的宫廷画师为了烘托画面,经常用到翡翠做底托。
晚清政府衰败,国力衰退,为了满足慈禧太后对翡翠的嗜好,清政府派员前往缅甸进行采集,以增加清宫的收藏。当时,大臣袁世凯、李鸿章、奕劻、岑春煊等人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经常搜集缅甸的优质翡翠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