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如何鎏金?
瓷器鎏金的方法:
新仿品鎏金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腐蚀剂把仿品的釉腐蚀干净,再镀鎏金,其特点是仿品釉面的鎏金周边呈黑色腐蚀状,并不均匀;二是用稀硫酸在仿品需要鎏金的部位染一遍,再镀鎏金,其特点也是呈黑色腐蚀状,但黑色腐蚀状分布比较均匀,这是与用腐蚀剂腐蚀的仿品区别主要之处;三是用真品的金口磨粉后洒在仿品需要鎏金的部位,再加热或用透明釉盖上,其特点是釉面鎏金部位呈斑点状。
由于现代金、银的提纯很先进,所以仿品的鎏金很黄也很纯,看上去也很厚,但仿品的鎏金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会有很多气孔与裂纹,有些仿品还会出现釉与鎏金之间有小裂纹,其主要原因是仿品的釉与鎏金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所造成。
其实很多瓷器上的"金"并不是"金",而是铜,因为金的延展性好,密度大,价格很贵,用金太奢侈,古人就改用铜。由于纯铜呈砖红色,所以在改用铜以后就出现了鎏金工艺,其主要原理是把铜与银、锌一同在1200 度的高温熔炼,这时锌与铜结合成铜锌合金,银就附在合金表面上,而铜锌合金的低熔点使镀银层易于在加热时熔化,利用银比重大于铜而下沉的原理,当不断加入氧化银时,银与铜不断反应,铜不断被镀上一层银后达到金的光泽,所以古人叫"鎏金"(也叫"镀金"),所以,很多瓷器上面的金并不是金,而是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