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器怎么区分?
真品官钧瓷胎质细腻,釉层丰厚,有玉然冰裂纹,釉面有棕眼(因高温烧制流淌所致),色彩五光十色、耐人寻味。紫色有深紫、淡紫、海棠红、玫瑰紫等;月白色有天蓝、水蓝等;还有蚯蚓走泥纹。凡胎质松散粗糙,釉层单薄,釉色浅淡、枯燥的钧瓷,就有可能是伪品。
宋代钧瓷釉的流动形成了钧瓷独特的魅力:“蚯蚓走泥纹”、“蟹爪纹”,色彩五光十色,青者如蓝天,紫者如熟葡萄、玫瑰,红者如晚霞,线条如碧水银流,变化无穷。宋钧瓷釉中因含有玛瑙、乳香石、黄金石等成分,经过高温烧制,产生透釉形成了棕眼,即钧瓷行家所说的“芝麻挣道”现象。“钧釉厚而透”,即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渗化(釉在1230——1280℃的窑温下流动达1。5——2毫米)后,在釉层较薄处仍可透出胎黑色。这是钧瓷的一大特点。
目前,社会上仿宋官钧瓷的窑口比较多,主要在禹县、洛阳、新乡等地。虽然仿品在造型方面与真品比较接近,但其釉色呆板,胎质粗糙,不能与真品相提并论。仿品中的高档钧瓷,无论在胎质还是在釉色方面与真品接近,但仿品的釉色过于鲜艳,缺乏真品含蓄、优雅浑厚的韵味。
仿品的釉色多是用现代科技提炼的化学剂作呈色剂,釉色过于单纯,缺少变化。仿钧窑在烧制过程中的窑温较低,仿品釉色不能与真品相比。还有的仿品是用现代工艺制造后,然后人为地在瓷的表面涂一些蜡泪,再放进盐炉里熏黑伪造的老化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