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福书法教授?
我认识的一位书法家,叫赵洪恩(1945-)号天元居士,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曾任河南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特聘研究员、北京诗苑画轩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华夏翰墨文化艺术院终身荣誉教授等。 2017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对赵洪恩先生进行专访并录制成专题片“中国当代文人——何有福”在央视播出,引起较大反响;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也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初对其艺术人生和书法作品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前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 我认为他属于有功底的书法家。 他写的很认真也很用心,但为什么没有名气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吧!一是他太低调了,很少参加各种比赛以及活动,所以他的作品很难被大众所熟知;二是他没有专门培养徒弟或者弟子,导致他的书法风格难以传承下来,所以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流派;三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崇尚流行的草书,而他的楷书则不是很受欢迎。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并不是只有名声大的书法家才是好书法家喔~只要他们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哪怕没有人知晓,也可以说是很有才华的呢☺️ 如果题主也喜欢写字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位老师哦~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合适,应该说“为什么没有书法家”更贴切一些…… (这个不是个人看法) 我记得有部小说《儒道至圣》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周作人先生有一回在讲学的时候也说过这句话;‘我们中国人是礼义之邦呀!’他说。”“你们看人家王羲之,他写的字多和气呀!你们再看看王献之的墨迹,写得多么狂草呀!要是你们能写出这样的字来,那才算是好的呢……”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说王羲之、王献之和他们的笔法,但其实也是在暗讽当时那些自称“书家”之人啊~他们哪里会去在乎什么“规矩”和“法度”——他们只看见自己“喜欢”的书体,至于合不合乎古代法度和规则嘛……谁管得着谁啊! 所以我觉得题主可能还是太年轻吧……其实如果到了三十岁以后你就会明白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何有福,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家,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近10年,书法硕士点负责人,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协“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青年书法院”院长、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书法专业”入学考试大纲制定者、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专业教材审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书法专业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书法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大展”、“中韩名家书法联展”、“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全国巡回展重庆展”、“重庆市美术书法大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庆书法大展”、“全国百名书法博士作品赴日展”、“纪念黄道周全国名家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钟繇杯’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王羲之杯’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中国书协会员精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大展。
先后在全国学术核心刊物《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全文转载。论文《论“笔法”与“书法”》获2005—2008全国书法最高奖“吴玉章书法奖”。先后公开出版独著专著两部。《书法笔法研究》;《简明书法教程》。主编教材、论著多部。承担并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五项。其中《书法笔法研究》专著入选重庆市2008年度“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