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书法最多的地方?
1、“太和门”匾额 太和门是紫禁城正门外,面阔9间的大殿。乾隆皇帝登基后将此门重新装修了一番:把原来木制的梁、枋改为彩画;门窗上增加了玻璃和棂条;地面铺设了金砖。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他命人在大门上方悬书四个大字“太和门”。这四个字出自乾隆御笔,据说当时他还特地把书写的内容做成匾额,然后运到太和门前悬挂起来。 除了这三个宫殿外,北京其它古建筑上的康熙御笔很少,但故宫里的建筑大多是雍正与乾隆两代帝王所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才是康乾盛世的见证者。 这三个殿内的书法都很多,而且都是乾隆皇帝的墨宝,比如《养心殿》内悬挂着《福、寿、平安三字诀》,其中不乏他的御制诗作。而《宁寿宫》中的《乐寿堂》内更是挂满了其自咏之联。 2、《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原为东厢房之一室,西与养心殿相通,南墙置有明窗,以便采光通风并方便欣赏室外景色。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将此处改建为书房,并题写堂名。 “三希”意指屋主喜爱的三件宝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乾隆皇帝经常在此书房内阅古观心,吟赋题字。 他曾将自己的几项重大成就称为“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书”“御制三希堂法帖”等,足见对这间书房的重视程度。后来该堂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陈列馆。
3、《保和殿》匾额 从前保和殿是“科举”重地(参加会试的考生就是住在这里)因此它又被称为“贡院”。清乾隆时期重修后,这里是皇家举行典礼的地方。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保和殿也被毁于火海之中。如今我们看到的保和殿是光绪年间重建的结果。 据史料记载,重建后的殿堂“极尽华丽,其楹柱用楠木,每柱包镶大理石。屋顶覆黄琉璃瓦,殿檐出厦五椽,四周以汉白玉石栏杆围绕”。 保和殿正中高悬的牌匾同样出自乾隆之手,其内容取自《尚书·尧典》中“允执厥中”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