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造像书法?
“造像题记”是古代刻在石窟、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它记载着开凿、修建的年代和施主姓名,以及僧侣、信士发愿文等内容。这些字迹大都出自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它又大多镌刻于石壁之上,又具有了耐久的特征,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我国古代著名的碑帖《游山清话》中收录有十六国时期的建初三年(公元378)的《大象造像》(见图)等120种北魏至隋代的造像题记,宋赵明诚的《金石录》与元代虞集的《道园学古编》中有更多的著录,清代的《隶辨》也收集了不少,此外还有一些著录见于各类目录书之中。由于造像题记内容比较丰富,书法流派也多,所以历来受人重视,成为研究我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其中一些作品如魏、晋时代的《石门铭》、《华山神祠碑》、《瘗鹤铭》,东晋的王羲之的《始平公建造弥勒寺碑》、《李璧墓志》,北魏的《龙门二十品》,唐代的《始平公造像》等等都是举世公认的著名书法作品。
我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一向注重继承和革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这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一条总规律。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时期。这一变革的特点是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创造了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书法体——楷书,同时还创造出了不少新的书写字体,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中间,造像题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汉字的早期形式——篆书。到了西周时期又有了隶书,秦代统一文字,小篆成为法定的文字,到汉代又出现了隶书。东汉末期产生了草书和楷书,草书是介于篆、隶之间的一种书体,而楷书则是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的。 造像碑的出现,促进了书法的变革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雕刻工匠为了便于在坚硬的石面上雕刻出线条来,所以必须对汉字进行简化,因此,他们经常把某些连笔字改写成简省的楷书或行书;第二,由于造像题记都雕刻在石壁上,要使题记的字迹保存长久而不被风化、磨灭,就必须在用墨上讲究起来,因而造像题记中的书法多是以墨书为主。这样便促使书法家们不断地改进用笔方法,以适应这种需要。结果,不仅书法得到了进步和发展,而且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造像题记中的许多作品,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又是难得的研究中国书法史的资料,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课题进行的系统研究迄今尚未出现。为此笔者不揣谫陋,撰此拙稿,以求教各位行家。书中所收图片,凡原碑拓本已公开发表者均未再收入。文中引用的书目较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