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币值多少人民币?

关锐关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纯纸币情况下(不含金银币等贵金属) 100万满币等于675万人民币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交易依据) 具体换算方法如下: 先找两个满币与人民币兑换的网站,一个支持换汇,另一个不支持,这样可以互相印证一下,避免失误。 我以4个面值200元的关金券为例,分别在不同网站上换汇。 不支持换汇的网站显示汇率有误,系统提示不能进行转换,因此不列出该数值。 可以看到,在支持换汇的网站显示的汇率差异并不大,都是791375元=100万元满币,因此可以认为是准确数值。 而其他几个面值50、20元的则换算起来比较简单,在这里就不列出了。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民国时期的货币制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货币的价值。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旧制,实行法币制度。规定“法币”为法定货币,全国通行;取消白银国有化,允许人民自由买卖;并严禁银圆出口,以稳定市面“法币”数量。 但由于连年战争,财政支出庞大,导致央行发行的“法币”供不应求。到抗战前夕,国民政府已经把全部外汇掌握在手里,而且通过控制出口和发行钞票,使法币发行量比以前增加了5倍以上。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收买的战略物资如铜、镍、钨等等运回国内,另一方面也可以买进大量外国武器。 然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局对日本有利,为了稳定后方经济,日本限制铜、钨等原材料出口,并强迫中国以法币兑换日圆。1942年5月,日军发动了英帕尔战役,这场战役直接影响了印度洋的航运,造成全球性的物资紧张。而当时中国的抗战主要在中俄边境的蒙古高原进行,并不占用日本的战略资源,所以得到了日本的额外补偿——大量铜矿开采权。

就这样,国民政府用越来越不值钱的“法币”,置换回了越来越多的战略物资,当然也包括铜。到抗战结束时,全国流通的“法币”已达268亿元之巨,按当时美国公布的黄金储备量19.7亿美元计算,几乎相当于美元含金量的4倍。这个巨大的数字远远超过了国民政府的掌控范围,“法币”贬值已经不可避免。于是,1948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废除“法币”,发行新的货币——人民币。

司徒子栋司徒子栋优质答主

1932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以后,为达到长期霸占的目的,成立了"伪满洲国",由清朝废帝溥仪执政。随后发行了"满洲"货币。为了便于流通,"满洲国"货币沿用了银本位制度和纸币制度,同时实行以"满洲银币"和"满洲兑换券"为中心的双重货币本位制。1932年8月29日开始铸造"满洲银币",并由中国银行充作铸造发行银行。

面值为银币每枚重1圆(1圆等于600毫克,含银568.3毫克,成色为9.46%),简称满圆,记帐货币单位是"满元",二者之间1比1流通。银圆的铸造数量以不超过15亿枚为限。银币的图案为正面为满洲的标志——红日与五色云,反面中文汉文"满洲银币壹圓"字样。

伪满洲国银行负责发行纸币"满洲兑换券"。发行数额以不超过银币数额的1/3为限。1934年3月4日开始启用新版券。面值改为5、 10、20、50、100和500圆、1角圆8种。 1938年7月20日,为适应"日满货币统制运动"的实施,"满洲银行"进行改组,12月1日,"中国银行"也进行了改组,使二者成为具有同等功能的中央银行。

1942年2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把满洲货币名称由"满洲币制"改成"满洲国流通券"的命令,并由"满洲银行"发行"满洲国流通券",同年7月1日发行了面值为5、10、100、500、1000和10000圆6种的新版券。满洲国流通券的发行额达50亿满元,使货币在三年间贬值了50%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