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内紧外松怎么解释?
“内紧外松”是书法的用笔规律之一,这个说法出自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笔阵图》: 善草书者多善正书;善正书者未必能草书也。何则?纵放难先,而拘束易致滞塞故也。然纵放非容易事,不先拘束,何以成纵放之功哉!然纵要险,放要宽,疏密、浓淡,相生互发,自然生动而不板矣。唐贤论用笔之妙,谓“如锥画沙”“印印泥”。吾以拟草法甚当,且道是何意?沙之体松,印之形平,草之法内紧外松耳。惟此三者,用之于书,皆须笔翰与心相远而犹与之相触,乃得自然之趣。若笔与心齐,则草率生矣。世之临《草诀歌》者,必取其势开张而已矣,不知敛藏之意反不逮古人也。余尝见米襄阳自言作字如快马落笔,不欲缓慢,恐人思前失后,又恐牵带折碍,虽老不息。此语深得书法之妙。至如王右军云“若紧锋迹滞,当须虚腕缓行”,亦此理耳。若执笔实而力聚于掌,则点画刻削,无润泽之气矣。
译文:擅长草书的人大多善于楷书;擅长楷书却未必能够写出好的草书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放纵容易犯错,拘束就容易犯僵硬错误。然而放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进行事先的约束和训练,就难以做到放纵自如。但是放纵需要险峻,放松就需要宽阔,疏密、浓淡,相互生发,自然就生动而不板滞了。唐朝的大师们认为书法用笔的奥妙在于像用锥子在松软的沙地上划过,又像用手掌按在印有印章的绸缎上留下印记。我用这两句话形容草书,非常恰当。他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沙地的体形松弛,手印的形态平整,草书的笔画内外松紧啊!这三者的用法都需要笔力和心思达到一种心领神会的效果才能达到自然流畅的境界。如果笔心和心思都一样的话,草书就会变得草率了。世间学习草书的人往往只追求草书气势的开张,却不知收敛隐藏的重要性反而还不及古人呀。我曾经见过米元章自称写字的时候就像驾着一匹奔跑的骏马在落笔一样,不想写的太快以免思考过多出现失误,而且也不想拖拖拉拉,担心牵带着其他的笔画导致书写不顺畅。虽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还坚持这样练字。这句话正好说清楚了书法的妙处所在。至于王羲之说的“若是运笔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笔画的刻画以及停顿,这时就要轻轻的运笔缓缓而行”也是这个道理。要是握笔太用力就会使得点画过于刚硬毫无温润之气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