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什么人和?

薛畅薛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说,我的老师、前辈、朋友、同学以及许多我敬佩的人(包括网络上的)都在教我怎样写字和如何欣赏字的好,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说的不对或者没到位。我想用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来解释为什么我的观点不同于主流的观点;同时也顺便表达一下我对“美”的看法——因为我觉得人们总是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套用在其他问题上是不对的。所以,以下是我认为的正确的关于什么是书法、何谓书法美的本质的一一解释: 1.书法是什么 从文字发展来看,篆隶书是写在竹木简册上的(当然也可以写在帛上、绢上等,但这些纸较之竹木简册太珍贵了,因此古人多用竹木简书写),这种字体的特点就是笔画粗细一致且粗细处不易断开,便于在竹子剖开的两面上书写而不至于弄错位置而导致整篇简册的排列混乱无序。因此,古人将这种易于书写且不容易出错(或不容易弄乱)的字体称为“书”。后来,由于简牍过于沉重、不便携带等原因,人们开始改用帛和缣来做书写材料,而帛和缣又比竹木简贵得多,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使用更细的笔和改良的墨去进行书写。这样一来,原先的“书”的写法就不适合用于帛和缣上了。于是,人们便对原来的“书”的笔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各种今草、狂草、章草等(楷隶篆行这四体也都是在简册时代形成的,之所以形成这些字体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只能使得人们在简册上这样写,而不是因为它们更适合在简册上书写才成为今天的这种字体结构,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

2.何为书法之美 “艺术”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technis”,本义为手工艺,后演化为技艺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的本质是“技巧”,或者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技法”。对于任何一种技法来说,其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即它的出现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它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最适合的。比如,当我们在玩电脑时,我们的手指一般是垂直于键盘表面的,如果我们将手指按成弧线状来操作,那么就会非常累而且效率很低下,这是因为在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之下,我们只有使手指垂直于按键才能以最小的体力消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同理可证,书法作为一种技法的存在也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而这种技法的产生和延续则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化。

葛恒葛恒优质答主

这个“人”字,我觉得可以拆开来看 首先是学书者,是个人就要去学习书法艺术,不论他是谁,他都能有资格成为书法家;第二是人品或文德。人品好、品德好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如果这个人品行不好,哪怕他的字写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书法家(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专门为了写字赚钱和骗钱的)第三才是技术上的东西。

至于什么是“书家”——我个人的理解就只是把字写的好的那些人而已,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但是我认为这些古人之所以能被称为“大师们”是因为他们除了技术以外还具备另外两个条件——第一是他们的人品品德高,因为中国人一向提倡的是人格的完善;第二呢,还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文化影响力等等。所以这些人我们才可以把他们尊为“大师”而不是仅仅是一个会写字的人嘛!不是吗?(当然这肯定不能作为衡量一个是否是好书法家的标准)最后,我还是想说,学习书法的目的还是要从提高自己的修养做起。

白世贞白世贞优质答主

文人书法,广义上包括历代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的书作,一般专指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文化修养,并有一定书画艺术造诣,却因种种原因并没有成为职业书法画家的文人学者、高僧等的墨迹,如郑板桥、康有为、翁同龢、张大千、郭沫若等。文人书法是书法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兼毫”性极强,它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底气,是多门艺术融会贯通后的副产物,虽在形式上不如书画家之作“尽善尽美”,却以清新洒脱的文人气氤,博得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由衷的喜爱。

文人书法以真率为尚,多率意挥洒。历代文人,大多有深厚的人文、绘画修养,他们不刻意追求笔法,不受法度的限制,但又无不法,以“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的心境从事创作,自然轻松自如,流露个性,显出高情逸致。“真率”自然会流露真性,从而产生真情,使人动容,引人共鸣。文人墨客的作品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却是一致的,无不蕴藉着儒雅闲适、质朴真率、平和悠然、超拔脱俗的“书卷气”。

欣赏文人书画,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上的美感,而且在品味“意趣情理”时还能得到诸多的启迪,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容易引发人们的观赏欲望和创作热情。

古代的文人书法、绘画都是可以“诗文并茂”地在纸上“相濡以沫”。文人之所以把他们二者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出于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文字载体的书写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后勤保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