羕书法有几种?
17种 古籀、大篆、小篆、秦隶、汉隶、章草、今草、行书、飞白书、草书、八分书、隶书、古籀、钟繇书、草书、楷书(或称真书)、行书,共十五体。
《淳化阁帖》的序文中说:“惟王羲之为最善”,即指此帖中的十八帖而言,其中除五帖是王羲之父子所书外,其余十三帖都是卫夫人、王廙及羲敬、玄之等诸人的作品。 王铎在跋中又说:晋唐诸人书法皆源于右军。由此可知所谓行草十六体的次序是: 大篆→小篆→秦隶(汉隶)→章草(今草)(行草)+行书→飞白书→草书(章草)→八分书→隶书→大篆→小篆 由于各书家对同一字体在不同情况下书写各有不同习惯,而且又各有特点,所以各种书体都可以演化成多种不同的书体来。如王羲之的小篆,欧阳询的大篆;颜真卿的章草,怀素的草书等等,不胜枚举。 所以,根据上面所列的次序,可以推知所有书家的字都至少包含这些书体中的二种以上。当然有的多,有的少。因此可以说所有的书家都有十七种以上的书法作品。
至于王铎所说的“行草十四体”,据《法书导论》中说: “夫书贵乎变化无方也……若乃方圆平直、大小疏密……要之皆在一心而取与于时宜也。是故当知以一为正,以多为奇者非至论焉。故尝论古人笔法,无非四端而已。何哉?谓正、谓旁斜、谓平直、谓峻急也。四端之中,相参错,而各极其变者也。此论书势之妙,盖言尽意也。然则余之所论亦不外此耳……” 按王铎所言,他在临习诸家墨迹的时候,就经常把诸家墨迹加以变化,有时以一为主兼含他体,有时又以数体合而为一成为新的书体。这种艺术上的创新和继承,正是他所推崇和赞赏的。所以我们说王铎所云十七体也好,十四体也罢,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矩,而是要依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的一种说法罢了!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书的体式应该按照创作的时间段区分开来,因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是不同的,所以也就有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两晋时期人们喜用章草进行创作,这是因为那时的人比较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到了宋代,人们又多用行书来作为创作形式,这是由当时社会较为安定所带来的轻松愉快感决定的;再后来元代的人们喜爱用狂草来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受当时的文人画影响所致;最后到了明清之际,人们又开始热衷于学习晋唐时期的行草书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明代董其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末清初的社会较之前期动荡不安的缘故吧!总之,行书的体式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着并发展着的。所以说所谓的行书十八体实际上只是一种泛泛的说法而已。真正的行书的体式应该是多元的并且是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