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何绍基书法?
乾隆皇帝曾作诗《题〈道州双墨竹图〉》,称赞:“此君与我本同调”,而《画继》中亦有言:“士人作画当以草隶遗法用笔为正,若拘泥于此,恐不能进也。但识者不多……” 可见,“书如其人”不仅是评价书画的标准之一,也是文人雅士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在何绍基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清代时期碑学盛行,当时有四大书法家——邓石如、伊秉绶、胡林翼以及何绍基。他们所擅长的风格也不尽相同:邓氏结字宽博,体势方折;伊秉绶则得汉隶之妙,笔法峻峭;至于胡林翼和何绍基二人,则是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件何绍基书法作品便是其隶书作品中的精品力作(共31件,此为其中之二)。 作品从内容来看应该是写给友人的信札,因未署款,所以无法得知是何时的作品,但从字里行间仍能看出何绍基那独树一帜且洒脱自然的艺术风格来。 “临池苦无门径可寻,惟求神趣”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也是何绍基一生的追求与感悟。
纵观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其运笔速度较快,起落之间顿挫分明却又相互衔接,这种既快速又平稳的表现形式,将何绍基那种潇洒灵动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还十分善于利用枯涩的笔迹来突出书写的动感,从而令整个作品的节奏更加和谐统一。作品中那些看似随意的一笔一划,实际上都经过了作者精心的锤炼,无论是笔画的长短粗细还是字形大小的变化,都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表现。 总之,在这通百余字的信札之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这位大书法家的深厚功力及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那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作为一位书法家,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除了这优秀的艺术作品外,还有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不懈探索的精神。这些对于如今的中国书法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当代的书法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不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文献,其中包括《说文段注考证》十卷等著作,这些都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资料。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只会越来越重视他对于中国书法所做的贡献,而不会淡忘他在书法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