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怎么读帖?

蔡遂锐蔡遂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尽量写得短一点吧。 首先,什么是“读”呢? 在现代汉语里,“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看书或报纸等,把文句经过眼脑而记住(《现代汉语词典2012第6版》);另一个是念书或读书(同上)。这两个意义基本可以覆盖题主的问题和我的答复的内容。但我想在这里先说明一个事: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读”来指阅读书籍的意思。而是用其它词来表示。如:

(1)吾尝终日而不食矣,终夜不寝之者,斯谓不求益而已矣。虽这样求,也何益于学哉!此亦未“读书以求道”者也。夫读书以求道,犹欲饱而进饭,暖而添衣,岂可一日废乎!(朱熹《楚辞集注·离骚经序》) 这里的“读书”不是指阅览书籍、报纸之类的,它指的是学习,所以才有下文所说的“以寻求大道”的意思。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死。余吊之,号于庭曰:「余与张仲蔚有志焉。」庭曰:「子苟得之,愿与子同藏之。」(《汉书·扬子云传赞》) “余”即扬雄的自称。“往借,不与”中的“借”也是“求取”的意思(“予”也是这个用法)。由此可知,这章里的“好书”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看书写字”的意思了。

因此回到主题来说的话,我们古代人常说的“读帖”“临帖”中的“读”其实是不适用于现在的含义的——古人这里用的是古义而不是今义。

那么,又该如何“读”帖、“临帖”呢? 既然知道了“读”是古代的用法,那就不难知道“读”帖是什么意思了吧。因为这里有个关键词——“读”——可见还是用其古义的。

那么“读”帖也就是“像读书一样地研习字帖”的意思啦~ 这个“读法”倒跟现在所讲的“读什么书”或者“如何读书”(或者说怎样获取知识)的道理差不多……至于具体的方法嘛,那就只能请诸位自己去琢磨喽^-^ 其实方法也不难的,多看看字帖,找一找其中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笔去写一下这些特征就可以了。。。 这当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要做到却也不容易哦! 毕竟,很多初学者往往只是盯着一个字去写,而不知道将这样的特征运用到其它的字上去。这是很不妥的哦~ 比如说你发现了一个“横细竖粗”的特点,那么你就应该去寻找其它带有这种特点的字,然后试着把它们给写出来。这样做的话,你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宽广,从而找到更多的共性,学到更多的东西。

还有啊……虽然我说了这么多关于“读”的意义的话,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的练习中去才行呀!光说不练是没用的^^

优质答主

谢邀! 读法如下(仅供参考)。 “字”是构成“词”“句”“章”“篇”“作品”的基本单位,学习、研究、创作都基于这个基本单位的阅读方式上。 如果把汉字看作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每个单字就是一个细胞了;从每个字的结构分析入手进行观察和揣摩。这样就能通过微观的分析把握到宏观的审美趣味了;如果再加上一些个人感悟,那就是更有趣的阅读体验了!当然这种分析并不是要你像显微镜一样去研究每一个笔画、偏旁,而是要学会大致的轮廓判断——比如,一个字中几个横画,几个竖画等等;然后根据这些元素的结构特点再进行细致分析……

童路明童路明优质答主

读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重要阶段。读帖是在临帖之前对范本进行阅读、审看、分析、理解的过程。它犹如阅读作文范文,要用心去体会。因此,临帖之前,必须精读范本,了解范本字形风格特点、运笔方式、结构造型以及章法布局。读时应先对范本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再分别从单字和字群两方面去仔细研读。

读帖要分清所临碑帖的结构和笔画特点。如写柳体,就要把握住柳字方正、匀称、严谨的特点,笔画要清朗,顿按要分明。如写欧体,就要把握住小欧(《九成宫醴泉铭》)的严谨、大欧(《皇甫诞碑》)的雄强,欧字险劲瘦硬以及字内空间分布的对比等。临颜体同样要注意颜体的不同碑刻风格特征与笔法结构。如《多宝塔碑》横细竖粗,结体方正;《颜勤礼碑》则点画均匀,字势宽绰,结体稍长;《颜家庙碑》结构紧密,笔法外露。其他如褚遂良的空灵、清朗,米芾的跌宕、豪放,张旭、怀素的飞动、挥洒,王羲之的俊逸、流丽等等,各碑帖的风格特点都应区别分析、掌握。

对每个字的主笔、重心、造型特点都要反复地仔细读,弄明白结体的道理。如颜字的主笔是横和竖,临摹时就应该重点注意横、竖的笔法。王字的主笔是撇捺和钩,那么王字的钩与捺就宜伸展。褚字的主笔是横和钩,临习时就要重点注意主笔的用笔和结字的变化。这样掌握了主笔、主势,再处理好副笔以及其他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就顺当了,并且,临什么像什么,抓住了特点,才能更像、更传神。倘若杂临诸家,什么都写不像,笔法、结构不统一,字的风格就没有个性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