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货币有多少?
我国发行的现钞(M0)大约有7500亿元 我国居民和企业持有的银行卡约有12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数量4.8张/人,比6个月前减少0.1张/人;
2019年银行业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39万亿笔,同比增长24%,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客户已达4亿人。 中国央行统计的2018年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贷款占比达到67%,同比提高近23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2.94万亿元。
目前我国的M0的发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由各家商业银行和各种非银金融机构作为代理兑付中介。 M0在流通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循环:第一是公众的货币持有—货币支出,第二是中央银行与各代理兑付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M0缴存—M0投资(购买国债等资产)。前者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后者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如果考虑到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存款、基金、保险、债券等金融产品,广义货币(M2)的数量要大于M1。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M1和M2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3%和8.1%。 从国际经验看,狭义货币M1一个季度的增速大致相当于GDP增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国当前M1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说明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是比较充裕的。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二零二一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二零二一年末,中国现金、存款、贷款等传统金融业务使用已较为广泛,使用比例均在80%以上;投资、保险产品的使用继续推进,分别 67.92%、49.47%;使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的成年居民比例继续增长,分别为89.04%、79.31%;使用电子支付的频次和金额也继续上升。具体指标方面,成年居民有银行结算账户和 个人银行信用卡的比例分别为95.59%和49.20%,均有增长;使用保险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居民占比均有提升,分别为49.47%和67.92%,提高1.66和1.72个百分点。
中国流通货币
2021年全年净投放现金651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利于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