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风格特点?

高添涵高添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清劲古拙 1852年何绍基应主考邓庭坚之聘到广西主讲学海堂时,正值37岁中年时期。在广西长达七年的主讲生涯中,他的草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结体更为开张险绝而能自出方圆,笔力沉壮健举,气象清奇古逸,在晚清书坛独树异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的《临王羲之传圣教序》是何绍基晚年所书,时已至60岁高龄了。此幅草书字字精妙,笔画瘦硬挺拔、遒劲有力;结字舒展开放而不失规矩法度,整篇行气流畅自然。从用笔上看,基本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线条凝重而又不失灵变轻盈,可谓“重而不滞”,体现了何绍基“用笔贵往而不贵回,如行而不忘足,字欲动而去足也”(《东洲草堂诗·自言》)的艺术主张和“书必有停匀,乃有精神意态”(同上)的审美理想。

二、欹侧险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结体更是开大辟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推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篆书韦应物诗轴》。此作全篇笔法简远、章法疏朗、结句宽博,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何绍基晚年“不求形似,惟求畅气”的书风特色。 这幅作品结体多呈左低右高之势,左右两列各不相连,上下结构亦多有错位之处,故有欹斜险峻之态。在用笔上也不同于早年那种稳健平直的笔势,而是出现了轻灵多变、变化莫测的新姿。正如吴昌硕在其碑论中所云:“子贞晚书,笔笔从空中人,非复前日圆熟姿态矣!余尝谓赵松雪晚年书,从方入,子贞则从圆入。盖二公皆从唐人得之。”

三、平淡天真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主要风格外,由于何绍基一生勤奋学习历代名家名帖,所以在其创作过程中还会不时地流露出其他一些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来,这些作品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史料收藏价值。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幅《行书八言联》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品。这幅对联是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何绍基为恭亲王奕䜣所作。此件作品以行草书书写而成,笔法娴熟老辣,点画生动多姿且富有变化,结字巧妙多变却又错落有致,通篇气象清朗恬淡,尽显大家之风范,堪称何绍基行书的精品之作。

优质答主

何绍基,字子贞,号伯申、竹汀等,湖南道州人。1820年一1903年,清道光十六年至光绪二十九年。他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与邓石如、林散之并称为“清末三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学张迁碑,有“汉隶之王”之称;他的楷书学颜真卿,又有“唐楷之冠”之称。

其实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书风应该是他的行草书,特别是他的小行草。其书灵动秀逸,俊朗飘逸。笔划舒展,墨色滋润。笔法多变,结体灵活。整体感觉是潇洒自如,清新灵动,俊朗飘逸且又韵味浓浓的书风,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行书临帖》、《行书论书札记》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