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扇书法?
“折扇”,亦称“聚头扇”、“纸扇”,因其开合自如,便于携带,故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因中国地域宽广,民俗差异明显,"折扇"又衍生出新奇百出的称谓,如南方江浙一带称为"凉友",福建称之为"摺扇",安徽芜湖则称其为"聚头扇";北方多叫"纸扎扇"或"纸扇"等;此外还有"团扇""不翻扇"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折扇"从普通的日用器物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富文化内涵的文人雅玩,其发展演变史,几乎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同步进行着,因此,"折扇"的历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画发展史。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成就卓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及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画派体系,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世界。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书画的发展史上却鲜见"折扇"这个重要的传播媒介。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由于历代帝王对文人的猜忌与迫害致使不少画家隐居于深山名川,避世而居,以逃避朝廷征召;其二,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以纸帛为载体,不易收藏保存;其三,传统绘画题材多以山水花鸟为主,这与折扇的功用不太相符。 但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文人墨客们开始脱离官场,寄情于山水之间,纵笔于书斋之内,"折扇"作为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结交朋党的重要工具也日益得到普及和发展,许多文人画家也开始将笔墨挥洒在折扇之上,其中又以吴门四家最为著名:"折扇"与"中国画"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 "折扇"作为一种载体,不但可以展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因为折扇开合自如,可收可放;扇面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便于携带;加上扇体材质柔软,既可以用来消暑纳凉又可以当作一种摆设欣赏。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以至于发展到今天,"折扇"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固有的实用价值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够代表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就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它们相互独立,互为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宋代是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画继承了晋唐以来的绘画传统注重写意,追求神韵表现,形成了与当时主流的院体画截然不同的风格,这种文人画强调个性自由和抒发个人情感,崇尚简朴自然和超俗脱俗,这与折扇所倡导的中和恬淡、清逸典雅的艺术气息十分贴合。于是,一批以折扇书画为主的文人画派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米芾父子和元代的赵孟\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