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下面小字为什么?

楼雨晓楼雨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说一说我的看法吧! 先来看看题主发的这个例子,这是南宋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胆巴碑》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开篇提到的“小字”)。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字体与正文一列大小一致、结构相近却又有细微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行书向楷书过渡阶段最常见的“行楷”“行草”的区别了。

赵孟頫是宋代书法大家“北宋四大家”中苏、黄(轼、澥)的弟子,其子赵雍则是“元人冠冕”,父子二人都是当时最出名的书家之一;而赵孟頫本身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天才,所以他的楷书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即后世所称道的“赵体”。 那么,赵孟俯为何要在如此重要的碑文中写出与正文风格迥异的小字呢? 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强调”的体现。因为整篇《胆巴碑》的正文部分是标准的汉隶(又称“八分”)写法,而这种隶书写法由于笔画较繁且易于变形,使得其风格更加偏向于装饰性,远不如秦篆与汉简般朴素自然,因此也少有书法作品直接使用汉隶作为正文。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小字”应该是特意为了突出主题而设计的,以显示作者对于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以及这篇文章的特殊地位。

同样的情况我们在许多碑刻里也会见到:比如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作的传世名作《月仪帖》就采用了这种“大小字”组合的形式,大楷正文中夹杂着些许行草书的小字,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而增添了一份美感。 再比如说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多宝塔碑》,其中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这里的大小对比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以上是我的拙见,如有不足还望指正。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多看帖、勤思考的好习惯哦~

优质答主

这是“章草”。 汉朝时期,因为纸还比较贵(东汉蔡伦才发明了造纸术)和毛笔还不普及的原因,很多文件都是在竹简上写的。这种文字就是由竹简上的字体演化而来的。这就是章草。

后来有了纸,书写的便捷性大大提高后,这种书体就被淘汰了;现在基本没有人再写这东西了……但章草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了——比如现代书法家王蘧常、孙伯翔等人都写过章草作品。 顺便说一下,王羲之的《乐毅论》也是章草。不过那是魏书时代的碑刻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