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字书法怎么写?
这个我熟,因为我姓曹 曹魏的曹操、曹丕、曹叡都是一代儒将,都精于书法艺术,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其作品大多已佚。但今存《曹娥碑》,据说是曹丕所书,此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在浙江上虞县东三十里的曹娥江上,记载孝女曹娥投水寻父,十二天后抱出父亲尸身的典故。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移置浙江绍兴兰亭。现藏于浙江绍兴碑刻博物馆。
该碑用刀如笔,字体方严端庄而又飞动流丽,笔法方峻,有“隶中带草”之特点,具有晋代风韵,与汉隶相比,它脱去了隶书笔画中的波势而变为点划,更显得简省率意,这是它的新变之处;就其整体而言,又保留了汉隶的风格气息和用笔特点,所以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篆隶之作。
另外现存《上尊号奏》,也是曹丕所作,上有“黄初三年岁次壬戌九月甲申诏”23字。 《贺克定蜀表》中“黄初五年六月癸亥诏”18字,亦被认为是曹丕所书。从《奏》及《表》的结体来看,它们基本上属于隶书范畴,而且比较接近于汉末隶书,字形扁平修长,波挑细劲有力,既有汉隶古茂之气,又有章草流便之势。这种风格与曹植的书风颇不一样,倒是与钟繇、王羲之所处的时期较相近似。因此,这些墨迹可以作为研究这一时期汉隶向楷书演变的珍贵的实物资料来看待。
西晋大书法家陆机在《平复帖》自叙中说:他得到这件草书墨宝时已是太康十年(289)了,时年约六十三四岁。据此推算,该帖应是曹魏末年或西晋初年的作品,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此帖系用一尺多长的毛札写就,计九行共一百二十二字。字迹粗略看去很潦草,细审却见字字严谨,绝无一笔放松随意者。由于年代久远纸张的老化以及保存不当造成部分脱落,但仍有大部分文字可辨。
从形式上看,其结构疏密得当,布白自然,点画长短错落,粗细不一,线条质朴老练,笔墨简约流畅。通观全篇无甚夸张的波挑笔势和繁复的勾挑之法,完全是信笔而至,毫无雕琢之痕,却又平朴自然,意态悠远,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娓娓道来一个古老的传说一般,使人看后有一种超然物外,尘俗尽消之感。难怪陈传席先生在《兰亭序真伪讨论》书中说: “此帖虽只有短短的一百二十余字,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人法书真本之一,历来被视为珍宝。
唐太宗十分喜爱此帖,曾令天下仿效,以致有‘下至僧道,皆学《平复帖》’的说法。宋以后历代帝王都对《平复贴》十分珍视,元、明、清三代的收藏者也无不将其作为传世珍品。清代收藏家高士奇得此帖后,因感佩作者为人,遂将此稿装成卷轴,再请人摹勒上石,并题跋记述得帖经过,后由著名鉴赏家安岐收藏。嘉庆年间入清宫内府,乾隆、嘉庆两朝皇帝均有题签。宣统二年(1910)移藏故宫博物院内,1950年后陈列于故宫博物院文渊馆。
《平复帖》对研究西晋书法、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作为第一部名家法书真本的典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平复帖》的重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