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什么青山外书法?

宋啸凡宋啸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客”字写得非常有趣,应该是用印章盖出来的效果吧! 这种题写的“客”字,一般写成上下结构比较好,如《兰亭序》中的“群贤”两字就是这样的写法—— 但是这幅作品中,将右边的“人”字左移,造成了一种欹斜之势;而且中间的“又”部拉宽,使得整个字变得宽博起来。这样一来的话,整个字的重心都集中在右半部分了。 整个字看上去就稳中有变、端庄而不拘谨,显得颇为灵动。

其实,古代人盖印,往往也会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来安排印章的位置和形状等。比如“之”“鸟”这类简单的字,很多人盖的印都是左右结构的,因为这样看起来会比较稳定一些;但也有很多书法家喜欢将自己的章盖成左短右长的模样,比如苏东坡、黄庭坚等人就是这样做的(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情况)。此外还有“之”字的两种形态:繁体与简化后的形态。 总之,古代人的印章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啦~

关添誉关添誉优质答主

这个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题主可能觉得“字如其人”吧(其实我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或者题主是看到一些作品里,作者自己写的落款“某某某书于某某年”“某某某书于某某山馆”“某某某写于某某处所”…… 所以就以为客姓“青山外”了…… 这种形式,就是古人常用的署名方式而已啊。 而且现在古文字研究也证明,这种署名方式的普遍性很高。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待这些作品署名的方法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反感也不是好奇,而是疑惑——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古人的签名和盖章是很讲究的,不能随便乱签章,不然会有法律纠纷。

而像客姓这样落款的作者有很多很多呀。 比如齐白石的作品上,他经常落款在画面右下角的空白处,有时也有空白的地方写着画名,如《松柏高立图》。 再来看陈独秀。他的书法作品常有这样署名——“独秀并记”“独秀书”“独秀作于北京”“秀并书于北京西山翠微堂中”等等。再来看看我自己的作品的落款——《行书七言诗一首》“黄宾虹书于杭州”“黄宾虹书于上海”“黄宾虹书于香港”等。 我只是说了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例证,还有很多其他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