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昌盛怎么写的?
“书”和“法”两个字可以拆开来讲一下 “书”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的形状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 “法”的繁体字为灋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法在古代是水与廌的组合。 廌又称解廌、廉平、平理,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或瑞兽。根据汉典解释其特性为性直而能辨曲直,故有“触不直者”、“触不直物即去”之性,如《说文》云:“廌所以触不直者,此谓决狱”;又《汉书·王嘉传》载:武帝时,“河内太守翟方进有罪当诛。上以为义士,乃赐爵关内侯,公车遣诣朝廷受罪……既至,道死者数人,京师为之语曰‘死貂当愈郭”’。后世遂以“死貂”比喻断案公正的人。由此可知廌具有“平反直冤”的特性。古人以水判案,而廌有平直正直之性,可见廌与水组合表示法律的“法”字的含义。
因此“书法”二字的意思即为书写法律,或者书写判案文书 那么为什么今天人们会把“书法”用于形容各种写字艺术呢?这就得从南北朝时代说起。 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南朝的梁朝出现了大书法家——萧子显他写了一本史学著作叫《南齐书》 这本书里面把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学大家都写了进去 他自己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所以这本书被后人称作纪传体的文学体例 在那个时期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提倡人们用官方的体裁来写作文章 但是这种文章其实是非常难写的 因为文体非常固定,对字数句数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且因为当时盛行骈俪之文,所以每个句子都必须对偶并且平仄协调 如果做不到就会被认为是才疏学浅,无法得到统治者的赏识 而为了迎合统治者,大家纷纷采用这种方式写文章,这也导致了许多优秀文章的丢失 当时的皇帝宋文帝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但是他发现他的大臣们写的文章都非常形式化,缺少情感和灵魂,所以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考验他们,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南史》记载了这件事的大致经过:
有一天晚上宋文帝让他的大臣到东宫来作诗,大臣们到了之后,都按照以前所学的格式开始做诗,但是诗做得越写越好,越写越兴奋。等他们做完后,宋文帝并没有表扬他们,也没有批评他们,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们写得都很不错。”然后就让侍臣把做好的诗收上来烧掉。 大臣们都觉得很奇怪,心想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官,皇上从来没有夸赞过我们,今天却夸了我们。于是便问皇上这是何意,宋文帝回答说:“我并不是要夸奖你们,而是要告诉诸位,写诗本来应该这样平平淡淡的,要是你们一味地模仿前人,追求浮华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就不好了!” 于是从此以后大家对诗歌的写作方式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而是各抒己见,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出来 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运动——永明体文学运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