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书法学谁的?

阚实在阚实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据《清史稿》记载,弘历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八岁即“好书法”,十二岁又“好绘事”,可见其早慧的才情是受到其父亲的关注的。 弘历在位的六十年间,先后有高士奇、梁诗正、王际云、汪由敦等一大批宫廷画师为帝作画,这些画家大多是饱学之士,亦擅长楷书、行草书。而弘历本人则工楷、行、草三体,且书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他自诩能“书三宗”,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并曾说:“朕之书法,得王右军与东坡书髓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足以至法。故初学写字必先学晋人,及见晋人书迹,始知钟、王笔法也。”弘历所说的“初习晋人,后学钟、王”,表明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对晋人的摹习开始的。

清代书法的发展以入晋为标志,清代早期的书法家们多崇尚晋人风格的书风,如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傅山等人就主张“书贵能魏晋人书意”,因此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大多以取法晋人之作作为追求的目标。雍正皇帝即位以后,极力提倡临摹晋帖,在他的倡导下,清代前期的书法界兴起了一股临晋帖的热潮。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年轻的弘历自然也接受了这种观念,所以他的书法是在对晋帖进行大量临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虽然目前尚看不到弘历临习晋帖的墨迹,但从他所收藏的一些著名晋帖(如二王、怀素、孙过庭、张旭等人的手札)以及他书写的这些作品的跋文中来看,弘历对这一时期的书家及其作品的确进行了深入的研习和研究,从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康熙皇帝的倡导,清代前期又出现了篆隶复兴的现象,这也为乾隆帝在后来的书法学习进程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康熙年间,著名的书法家董其昌被贬斥,这使许多清代早期书法家的眼界得以拓展,他们纷纷转向篆隶书体的学习,其中不乏造诣较高的书法家出现,这对弘历的书法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弘历从八岁左右接触书法开始,到二十七八岁的乾隆元年时基本上已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此后,他又继续对二王、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书作进行深入研习,并且广泛涉猎篆、隶书体的创作,从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书法语汇,直至形成“集古出己”“变化万端”的艺术风格。

澹台怡涵澹台怡涵优质答主

这个答案太长了,就简单说两句吧 乾隆的《书怀》等诗,是仿效苏轼、米芾的作品写的(其实也学了很多其他人的作品);他的《临王献之十七帖》也是模仿王羲之的,所以你可以看看他这些字和这两者的区别;而他的行草书《行书“心经”》则是直接取法王铎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书,但是都大同小异。比如他的隶书(如《刘白堤诗》和《曹全碑》对比一下就知道),也有类似王铎的味道在里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