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题跋?
题跋,是古书上记载的事的末尾议论的一段话或所写的短评。宋代人把书后题记叫作“跋”,书前题记叫“引”。后来把书后所写的题记统称为“跋”或“题跋”。 宋人黄伯思《东观馀论·书评》说: “题者,题其事也;跋者,记其末也。书有题、跋,犹诗有小序、论曰篇后也。今人之著述、古今文字上板者,必有人为之题跋其后。”可见古人认为题跋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最后评论,因此,它的写作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内容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清代张照在《书说》中讲得更明确:“题则标其所旨,如‘诗云’之旨;跋则叙其所由,如‘诗序’之义”。这就是说,如果一篇诗文的主题思想表现在诗歌的题目里,题就是主题;如果诗的序是阐述主旨的,那么跋就应说明诗的次序和原委。古代题跋的内容应该与题目相联系,从各个方面来解释题目的含义。当然这些题跋并非都是题于文章的书后,有时也可以写在前面作为小序。不过,这种形式的题跋大多以议论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记叙性文字。所以一般地说,题和跋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后人常把两字合称,泛指书写于书籍文辞后的评语。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中说:“凡刻书多附题跋于卷末……唐人集后有题名,亦即题识之遗意。”可见“题跋”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现在人们所说的书法中的“题跋”,往往是指书家对某件书法作品所作的题词和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