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刻书版心写什么?
清代刻本其刻工之名多刻于板心下,中镌书名卷册、叶数。每卷或每篇另起另叶。有刻“起”字、“起叶”。引“起”字下记卷或篇名。在叶末刻“止”字和“止叶”。每卷或每篇之末刻“某卷终”、“某篇终”或“某段终”等字样。
版框,大多数刻书上鱼尾尖长,下鱼尾肥圆,双黑口或单黑口(无鱼尾),亦有些书为无鱼尾两根黑线的双边本,还有单线的一边本或四周无线的白口本。有的线较粗重,特别是上下两根线更为突出。框内行数不相统一,字较清朗工整,无刀痕漫漶者。书口镌刻字数,或卷数,并有刻工名字。
清代刻工的名字、刻造书名,一般镌于该刻书的版心(或靠近书口或靠近版口)之下。其镌制字形有方格体,也有笔画加黑的体。字数一般多至5字,少数达10字以上,如“雍正十年刊造杭州府学教谕吴之遴任内刊版”(见《经史问目表》)。少者2字,如下刻《韩昌黎集》版心即仅刻“永兴”二字,知此书乃嘉兴永兴书坊木活字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