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黄雾怎么产生的?
“雾”指的是翡翠内部可见的半透明矿物,这些矿物是硬玉(主要组成矿物)在形成过程中周围吸附和沉淀的矿物。它们不是单独存在或平行排列的,而是以一定角度交叉重叠分布的。从透光的侧面观察,可以看到晶体间镶嵌的云雾状结构。 这种有颜色的矿物的出现是和翡翠的生长有关的。一般认为它是在翡翠晶体的表面上,通过物理凝聚而形成的,所以它的颜色不会很深,而且会有过渡的颜色变化。我们仔细观察优质翡翠的表面可以发现上面有很细小的凹坑,就像磨砂玻璃一样,有些凹坑里面会被铁质或其他杂质元素填充,这样就会在表面形成一个个色带渐变的圆圈,这种圆圈圈的大小、数量、颜色深浅以及色带过渡的渐变情况都会影响翡翠的价格和质量。 一般来说,绿色和黄色的雾是比较常见的,其中绿色的一般常称为“花雾”;此外还有红雾、蓝雾和白雾等,比较罕见一些。不同颜色的雾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其内含物、结构以及质地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最终色泽上的差异。
在所有的品种中,以绿雾和黄雾的出现率最高,其次是红雾白雾等。
1. 黄雾: 在天然的翡翠之中,除了纯粹的透明无色或者白色之外,最普遍出现的色调应该就要数黄色了,这也是黄雾出现率最高的原因所在。 天然无色的翡翠原料或者加工而成的手镯圈口处往往会出现一层薄薄的黄色,这层黄色被称为“石皮”,亦称为“黄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的围岩受热变质,产生脱硅作用,从而在翡翠表面形成了厚度不一的氧化铁膜所致。 这层黄色的膜非常薄,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都可以看到里面的翡翠颗粒,并且可以看到这些颗粒被一层透明的硬玉晶体所包裹着,就好像裹了一层浆似的。这层黄色的膜并不是均匀的弥漫在整个表面,而是有厚有薄的,集中在局部区域,如同磨砂一样,这也就导致了色带的过渡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有聚拢特点的。 如果从透光的角度来观察未加工的翡翠原料或者是手镯,可以看到里面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团块,这些团块其实就是石皮,也就是俗称的“黄雾”。如果这些石皮的形状比较好,比如像圆形或者椭圆形,那么对成品的品质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但如果形状不好,如三角形或者长方形,那么在雕刻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尽量将形状不好的部分去除,这样才能保证成品的美观性。 2. 绿雾 3. 红雾 白雾 4. 蓝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