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了东西的翡翠好吗?
首先,从工艺上来说 雕工分为刻法和雕刻法两种。其中“刻”指用刀在玉上刻出纹饰;而“雕”则是利用玉石的天然形状,进行去料留形的方式。 一般来讲,有雕工的玉器都具备两个特点——有瑕疵/裂纹或者原料本身形状不美。只有这两种情况才会导致玉雕师动刀,否则只会对玉料进行抛光等处理。
不过,尽管都有雕工,但两者的区别却非常大。因为用刻的方法做出的图案是印在玉表面的,即使磨平了表面也总会留下一丝丝痕迹,所以这种手法也称作“刻划”。 而雕琢则是将不好的部分去掉,好的部分保留下来,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因此用雕的手法做出来的作品,表面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有雕工的玉器都是采用雕的形式来完成的。例如有些玉器需要按照绘画的针法来雕刻,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才会更接近一幅画。而类似这样的作品,由于是“依样画葫芦”,所以制作难度相对较高,价格也相应会高一些。
其次,从使用角度来看 有雕工的玉器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品质就不好。这是因为评价一件玉器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其本身的工艺,还应结合它的材质、造型、色差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 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雕工反而会让一件玉器的价值得到提升。毕竟并不是所有质地完美的原料都能被加工成精致的装饰品。
以田黄石为例。这是一种因含微量元素铜和锰较多,而在黄色调中泛有绿色光晕的石头。而这种颜色的变化往往是很轻微的,且没有明显界线。大多数的田黄原石都是带有皮色的。如果玉雕师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这细微的色彩,使其既不过分浓艳也不平淡寡淡,那么这件作品就会相当有价值了。
另外,除了颜色外,田黄的肌理也是有颜色的。如果一块田黄原来带有裂隙,那么在经过雕琢后这些纹理都会显露出来,形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对于这类作品,很多人都会有“瑕不掩瑜”的印象,往往会忽略其中的瑕疵。 其实,即使是同样一块田黄原石,不同的人进行雕琢,其最终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好的作品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