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窗口有哪些?

艾芯艾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珠宝鉴定师,关于原石的窗口问题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这篇主要是讲原石的窗口,在讲开窗前,先简单说说什么是原石和毛料,这样好理解。 天然岩石经过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其中包含多种矿物,如透闪石、阳起石、云母等。我们看到的玉就是这些矿物的集合体。而把这样的天然岩石分成块状,我们就称之为原石或毛料(注:原石是岩石,而毛料是经过剥皮的岩石)。

现在市面上的原石大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开采出来的,另一种是野外捡的。开采出来的又有山料(原来开采出来的是整块的玉石,经过搬运到海边或河岸,自然分体后,一块块呈片状的叫山料);山流水(原来开采出来的是一整块,然后经河流冲刷,被冲落到河道里,被冲到下游的叫山流水)以及水沫子(这种石头产自大理宾川,以前没有开采出来的时候,经常作为废料丢弃在水沟里或者河边上,因为形状很像冰,所以取名为水沫子)。 而野外捡的则比较特别,像古生物化石形成的玉化程度很高的玛瑙,还有河床里挖出的蜡质透明且有花纹的玛瑙,还有那种带有金黄色的玉髓等等。

接下来重点讲一下如何观察判断一块原石是否可加工。当然,首先是要挑出品质好的原材料,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概念“料”与“种”。 “料”是指材料,“种”是指品种。一块原料可能有多种不同颜色的“种”,而我们只要挑选其中的几种来加工就好了。比如一块原料有绿、灰、黄三种颜色,那么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的绿色部分加以打磨抛光就可以得到一件成品了。而剩下的灰色和黄色部分,品质差,颜色单调,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抛光,让它保持原始状态就好。

判断一块原石能否做出成型的首饰品,关键就是要看它的外形轮廓、尺寸大小及颜色分布状况。 1.先看外形 主要看外形是否完美,有没有破损,如果是有的话就进行相应的补救。接着要量尺寸,这个一定要精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期打磨抛光的效果。最后要看颜色,一般来说,越均匀越好,如果有色差的话,那就需要在雕刻的时候通过构图凸显整体美感。

2.再看种质 重点看肉质的颜色、透明度、水分大小。一般来讲,颜色越深,质地越细腻,透明度越高,价值也就越大。对于原石来说,纯净度也很重要,如果含有的杂质过多,就会在雕刻过程中难以去除而出现瑕疵。

3.注意纹路 指的是原石表面的纹理和裂纹。除了天然形成的纹路外,还有一些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刀痕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这些可能会在雕刻或者镶嵌的时候造成损失。

燕华然燕华然优质答主

翡翠手镯价值的高低,不仅与它的大小、形状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翡翠的种水色关系更大。一般来讲,翡翠手镯都是用平底的手镯机进行打磨,所以镯芯里面是什么我们看不到,翡翠手镯相当于带有镯芯的蛋和粽子一样,它的里面的种水色,我们通常称为“料子的芯”,它的种水色,由内而外对肉眼能看见的外圈的种水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从种质上讲,如果芯子是玻璃种、冰种透明度比较高,那么由内而外对肉眼能看见的外圈的透明度影响是非常大的,透明度比较高的外圈可以切割成质地通透的好货手镯,而如果芯子是豆种或干白种,那么透明度就比较差,而由内向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肉眼能看见的外圈的透明度也差,切割时可切割的面积就少,而作为损耗被浪费的料子就多,切割出的手镯一般为粗镯,即使能够切割成细镯,其价格与上述的两种水镯比,价格相差很大。

从颜色上讲,如果芯子的颜色属于正阳俏绿,且色浓色匀,那么由内而外对肉眼能看见的外圈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颜色的鲜艳度和色浓度都很好,肉眼能看见的外圈有颜色的部分面积就会很大,可利用的面积就可切割得多,切割出来的手镯颜色鲜艳且色面积大,价值极高,而如果芯子颜色为“菠菜绿”或发乌发干,由内而外对肉眼能看见的外圈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结果是肉眼能看见的外圈只有薄薄的一层有颜色,且颜色不够鲜艳浓郁,有些颜色还漂在表面,这种颜色的料子切割后,如果能切到满绿手镯,其价值不高,如果切出来的颜色手镯颜色不集中,价值也不会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