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老起钢吗?
首先,要搞懂这个“起钢”是什么意思,需要先了解两点,一是翡翠的结构,二是关于“刚”的概念。 很多人应该只知道,翡翠是有结构的,实际上这些结构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交错结构,这种交错结构让玉质变的坚韧和耐磨损,但是如果不注意,也可能会影响翡翠的美观,比如雕刻过程中,如果刀工不好,可能会破坏这种交错结构,导致玉碎就是很常见的现象了。
因为有了这种交错结构,使得翡翠的韧性增强,不容易损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韧性和脆性这对反义词,简单的说,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断裂并且没有弹性的,为脆性;反之,具有较强延展性,不易断的为韧性。由此可以知道,因为有交错的纤维结构,才使翡翠具备韧性的特点。 那么,回到正题,种老起钢是怎么个意思呢?其实是指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抛光,翡翠表面有包浆感,犹如金属被氧化发黑产生光泽一样,这个过程就叫“起钢”(也可以称为“发钢”)。 不过,有些翡翠即使经过长时间把玩,也不会出现“起钢”效果,原因就在于这些翡翠内部晶体结构松散且不紧密,经过把玩,内部结构会慢慢改变,但不可能形成坚硬的质感。
从市场观察和鉴定的翡翠标本数据分析,大部分细粒至中粗粒的玻璃种、冰种、冰种雾、微微丝冰种、粉晶种(色),糯种冰、雾种冰、微丝糯冰种(近冰种的糯水种)等中高档翡翠品种的翡翠标本,都是老坑翡翠,也就是说,这些品种的翡翠都是“起钢”的。而起钢的暗冰种、水雾种、微细粒糯种、细粒至中细粒的藕粉地、芙蓉地、瓜皮地等中档翡翠品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总之,可以说“起钢”是老坑翡翠的典型特征,但是不是唯一特征。
老坑种由于长期在地下受地表水流的冲刷,其物理性质,化学构成在漫长的时光中发生着变化,一般我们能见到的老坑由于受到钢质分子的渗透而使本身透散出淡青色光泽,相对于新坑种,老坑种翡翠看上去有种钢一般的冷艳,业内称这种钢一般的质感为“起钢”,由于老坑种生成年代久远,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结晶非常细腻,透明度高,再加上受“起钢”特质的衬托,故而看上去就像冰一样清澈透亮,于是“玻璃种”和“冰种”的称谓应运而生,玻璃种是老坑种翡翠中透明度最高的品种,比玻璃还要透明,冰种略逊色于玻璃种,玻璃种是所有翡翠品种中的极品,产量非常稀少,市面流通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