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堂字怎么写?
自宋明以降,堂号始兴。清代堂号则分内堂和外堂两种。内堂号标明本族之籍贯、郡望,多置于私宅,亲族共知。外堂号则多是引用古代名臣之佳号,取其志,明其德,树立本族之道德典范,多用于公宅,以向邻里、亲朋、乃至更远之人昭明。
为标示家族荣耀,清人常于府宅、宗祠之大门内外悬挂或镶嵌镌有本家族字号的门匾、抱鼓、门墩等,不仅以标明自家堂号,而且以此表示自家的显赫与殷富。而清人署名,则常于名讳后书写堂号。清人之信札、书画等即多标明堂号。明示于外的牌号,本是商家之名牌,但久之,亦为商贾贵族之家堂号。显赫之家,其外堂号不止一处而有几处,其在私宅中则使用内堂号,而在做官时则又另题“世科之门。”至于经商时,其店号亦常作堂号。
如晋商祁县乔家在祁县绵青山南麓有乔家庄,以庄就乡曰乔家堡,有“在中堂”为内堂号,但其所创票号却有“大德通”、“大德恒”等。晋商王家堡的王家为官宦、商贾、文儒相兼之世家,其内堂号曰“至德堂”,其商号则曰“玉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