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货翡翠有哪些种?

邵道晨邵道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市面上的“绿货”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种是以天然绿色为主,由于结构构造的不同,会呈现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另一种是人工注色的绿,也就是通常所说“B+C”货,由于颜色是经过人工处理的,所以会呈现蜡质光泽。 当然,不管是天然绿色的“绿货”,还是人工注色的“B+C”货,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颜色的鲜艳程度、分布情况以及杂质含量等,而因为这两种类型的“绿货”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质量评价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天生丽质——天然绿色的“绿货” “绿货”中的天然绿色大部分都呈纤维状或者柱状的晶体,并且这些晶体的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绿货甚至看不到原来的晶体形态了,这是因为绿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其它矿物质的腐蚀而形成的。虽然天然的绿色“绿货”存在很多瑕疵,但是它们纯净自然,给人很踏实的感觉。 因为天然“绿货”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和水蚀,所以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有的还会有点凹坑。但正是这样的天然缺陷为“绿货”增添了不少韵味和色彩,让它们看起来更有灵气。 天然“绿货”根据颜色可以细分为四种:绿色、淡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其中,绿色又可根据色调及明亮度进一步细分为浅绿色和黄绿色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绿颜色的明亮度,前者更亮一些,后者相对较暗。

二、染色增色——“B+C”货“B+C”货的表面光泽比天然“绿货”更加明亮、艳丽,这是由于颜色不是天然沉积产生的,而是经强酸浸洗后补上的。这种经过人工染色的“绿货”,价值远远不及天然绿色的“绿货”。如果长时间佩戴“B+C”货,其沾染人体的颜色可能会逐渐淡化,最终失去颜色。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也有部分商家将优质的天然“绿货”抛光打磨,使其变得光亮如新,这种情况下的“绿货”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注色的了。需要仔细检查看颜色渗透的情况才能得知。

梅保阳梅保阳优质答主

绿货翡翠的“种”,指的是透明度和结晶颗粒的粗细程度。

透明度:透明度是评价翡翠的重要指标,通常根据光线在翡翠内部的传播情况,由高到低依次分为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五个透明度等级:玻璃种、冰种、冰糯种、糯化种、蛋清种、芙蓉种、藕粉种等等。虽然它们都有“某某种”的称呼,但在科学的分级体系中,透明度只能划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等级。

结晶颗粒粗细程度:“结晶颗粒”指的是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大小,它是由翡翠矿物晶体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属于翡翠一种内部微观结构特征。颗粒的粗细情况影响着翡翠的外观效果和物理性质,与“种”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玻璃种、冰种、糯化种等等都属于同一级别的颗粒特征,即结晶颗粒十分细小,肉眼几乎观察不到。而一些比较透明或不是很透的翡翠,内部常会出现团块状、絮状等形态,这就是一些较为粗大的颗粒团块,可形象的称为“粗晶”、“粗大晶”。

在翡翠的行话中,将透明度和结晶颗粒粗细程度两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分为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糯化种、米汤种等等,属于翡翠的一个“种”的概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