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翡翠原石什么味道?
这个还真有人研究过,而且还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先来个成品镇楼。 这是去年切涨的一块黑乌沙,切片后可见清晰的翠意,经过抛光,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玻璃光泽,色调浓郁纯正,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那么这种黑皮的翡翠原石头有什么特征呢,为什么有些黑皮的石头里面有翠呢? 其实啊,这黑皮原石的“黑”并不是真正的“黑”,只能算是灰黑色或者暗紫色,这是因为在翡翠生成过程中,周围环境使翡翠中含有少量氧化铁导致形成的。
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暗黑的肤色,但其实质是“灰黑肤色”或者是“浅棕色皮肤”。[1] 要了解其中原因,就要追溯到翡翠形成之初,我们都知道翡翠是由硬玉岩(主要是辉石族矿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但是在形成过程中,其晶格会被打乱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这就是宝石学家所说的“变形作用”。
在变形作用下,硬玉岩中原有的颜色会慢慢褪去,而新生的颜色会在压力、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形成。由于含铁量高,初始阶段形成的色带多呈灰黑色;随着含有色的基质不断扩散,逐渐变成灰色、灰白色等,最后形成我们见到的各种颜色的翡翠。 而那些所谓“有翠”的黑皮原石其实就是原生色带没有褪尽的块体,其中的绿色就是原生绿色,所以保留了较多的晶体颗粒,且肉眼看上去粒径较大,质感较粗。 这类原生色带一般会沿裂隙分布或呈网脉状,有时也会整块出现,如果遇见这样的原石,切开后色带边缘部分会出现透明的玻璃光泽,也就是“灯透”现象。
除了黑色的主色调之外,一些黑皮石中还带有淡淡的灰蓝调,这在绿色的翠部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而蓝色调的出现就是因为原生色带中混入了比较少见的铬离子导致的。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不是所有黑皮石中都含有绿色的翠,比如一些水头较好的黑乌沙原石,切开后也可能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因为绿色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形成,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让绿色生长,那最终呈现的也只能是黑色的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