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线装古籍有收藏价值吗?
我有一些上海书店和山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到1970年出版的线装书,现在差不多都是孤本了,请问有没有收藏价值?应该怎样处理这些书?
回答:先说明一下,线装书是古代书籍的开本形式之一而现代所说的线装书则是指旧时书坊或书摊上售出的供一般读者阅读的通俗读物(即所谓的“小本”),这种书的版式一般为左图右文,有正文、标题、读训等,用竹简穿连而成。 这种书由于价格低廉,用料简单,制作方便而且卖相不错所以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随着近代印刷技术的兴起,线装书也逐渐被流行于市面上的新式印刷品所取代。 当然这并不是说线装书就完全消失了,一些收藏爱好者还是会花大价钱去买线装书的,比如明清两代皇帝所用的御制书就是线装的;再比如说民国时期许多名人的著作也是线装书的形式,比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鲁迅的《集外集》等等。 因为这些原因,有些旧书摊会上出现一些假冒的线装书,它们的排版、用纸和颜色都和真正的线装书一模一样,只是翻开来看却是新印的纸张,这些书一般用来骗新手玩家,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所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真迹还是要看版式设计、用纸等细节。
以上提到的这些都是关于线装书的价值评判标准,但题主没有详细说明自己的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是谁著述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本书的价值。 以明代为例,官方建立的藏书楼如京师图书馆、南京国子监等都是把书用绳子串起来的,这时的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线装书;而民间流传的则是另外一种样子——把两张白纸夹在书页之间并用硬纸板固定做成折页的样子以便于翻阅,这种线装书其实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线装了。
到了清代,人们又发明了另外一种线装,即把书页烫压后再折叠成三十二开以至十六开的小册子,这种线装书更方便大众购买和阅读,同时也更好地适应了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除了明代和清代之外,宋元时期的线装书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因为那个年代可没有现代的造纸技术,那时候的纸张是不便宜的,因此宋元时期的书大都用的抄录法而非印刷术,线装也更像是一种装饰工艺而不是为了便于阅读而设计的(毕竟那时候可不兴“阅”字啊!)。